中國網山東魯中5月8日訊(王子謙)本網從淄博改革網獲悉,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27日説,中國未來5~10年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抓住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使中等收入群體佔比提高到50%以上。
遲福林在參加第九屆中挪社會政策論壇暨第82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時表示,2016年以來經濟全球化“黑天鵝”事件頻發,全球化逆潮涌動,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大。因貧富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減少催生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是重要因素,求解“中等收入群體焦慮”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他分析,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新階段,經濟結構變革的趨勢性特點比較突出,制度結構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將為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提供重要機遇。他分述三個理由:
一,“十三五”中國服務經濟創新發展正在引領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産業結構升級將深刻改變就業結構與提升就業收入,中等收入群體有不斷擴大的發展空間。
二,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升級型”特點相當突出,並成為推動消費結構從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的內在動力。消費結構升級及製造業服務化的快速發展,將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供新的空間。
三,在城鎮化快速發展並且加快轉型的新階段,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鎮,其就業形態將日趨多元化,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收入水準不斷提高。據預測未來5~10年一部分農民和農民工有條件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遲福林表示,經濟轉型升級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帶來歷史性機遇,要轉變成為現實關鍵要儘快以財産權為重點調整利益關係,扭轉實體經濟的結構性失衡,防止虛擬經濟和房地産異常波動引發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下降;加快落實農民土地財産權,使部分農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提升産權保護的制度化與法治化水準,穩定中等收入群體的制度預期。
他分析,當前制約中等收入群體成長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並由此成為中低收入者向上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要以城鄉結構、教育結構和稅收結構變革為重點,通過結構性改革破解中等收入群體倍增面臨的結構性矛盾。
遲福林表示,中國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將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它對推進以經濟轉型為目標的結構性改革,對破解世界性的“中等收入群體焦慮”、對推進、引領經濟全球化都有著多方面的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