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今在青島上空"首吻" 青島監控站有重任

2017-04-22 16:37:11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4月20日,當舉國上下為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成功發射而歡騰時,堅守在青島膠州灣畔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測控站的全體工作人員興奮之餘,神經依然繃緊。

 

  4月20日,當舉國上下為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成功發射而歡騰時,堅守在青島膠州灣畔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測控站的全體工作人員興奮之餘,神經依然繃緊。天舟的成功發射,對測控站工作人員而言,只是整個運作軌跡的初始。青島監控站作為山東省境內天舟一號的唯一測控站,將在未來數月裏承擔起天舟掠過青島上空捕獲數據的重任。而讓島城和齊魯大地為之自豪的是,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的首吻將於22日上午11時許,在青島上空進行。

  工作人員維修測控設備。(受訪者供圖)

  陳精傑

  執行天舟一號發射測控任務的青島測控站總工程師陳精傑説,在2個月前,他們就接到了天舟一號發射後執行測控任務的命令。

  “‘測’,就是‘我要知道你’、‘控’就是‘我要控制你’”。陳精傑表示,在天舟一號進入太空的某個接點上,青島測控站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數據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天舟一號的飛行。

  “測控”二字,對這裡的工作人員而言,無疑有著更特殊的意義。為保證整個測控過程萬無一失,團隊成員24小時輪流值班檢測設備。二三月份的青島,海風很大氣溫極低,為保證信號接收塔不出意外,站上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爬上50多米的高塔進行焊接、檢修和數據的測試。

  只要飛船運作到青島站的測控區域,指揮中心就可以迅速捕捉到飛船的軌跡、方位、燃料數據,同時採集它在運作過程中拍攝到的照片以及視頻,並將這些照片和視頻傳送到飛船的國家指揮中心。

  半島記者在青島測控站看到,測控站的30多名工作人員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仔細觀察相關數據,保持高度警惕。

  陳精傑表示,天舟一號在未來數月裏,會在太空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對接。22日,天舟一號將進入青島測控站的測控範圍,恰巧當日上午11時許,“天舟”與“天宮”將在青島的上空進行首次“接吻”。

  “天舟和天宮的首吻選擇青島,青島人民為之自豪,齊魯大地也為之自豪。”陳精傑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天舟一號主要開展 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緒志透露,空間應用系統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主要開展了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兩相系統實驗平臺的關鍵技術研究、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等4項科學實驗研究及技術驗證試驗。其中,“微重力對細胞增殖與分化影響研究”項目,主要開展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增殖分化、生殖細胞分化及骨組織細胞結構功能影響研究。這項研究將為開發抗骨質流失藥物、應用多能幹細胞進行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治療、肝幹細胞移植治療肝功衰竭等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援。

  人物檔案

  1.陳精傑 青島測控站總工程師

  自從兩個月前接到天舟一號發射任務後,就很少回家,作為測控站總工程師的他全身心在指揮中心進行協調與指揮,以至於沒有時間陪妻子去醫院取出術後的鋼板。

  測控任務中的座右銘:忠誠 善戰 擔當 卓越

  2.李波 青島測控站某項目組組長

  他被大家喻為串珠子的“紅線”,不管哪個項目出了問題,他都得帶領大家一起研究、診斷並解決。

  測控任務中的座右銘:嚴上加嚴細上加細 慎之又慎 實而更實

  3.王亞萍 通信通

  身為女性,她每天都和男同事一樣身撲一線,對通信線路和數據進行反覆檢修與測驗,甚至爬上幾十米高的鐵塔蒐集數據,以確保測控數據準確和萬無一失。

  測控任務中的座右銘:精心維護嚴格操作 確保通信 暢通高效

  4.祝敬樂 2014年“中國航太基金獎”獲得者

  為保證信號接收不出差錯,祝敬樂幾乎每天都要爬上50多米高的信號塔進行焊接、檢修和測試。

  測控任務中的座右銘:勤學苦練,爭當捕獲能手;精心維護,誓奪任務全勝

  50多米高的信號塔 他幾乎天天爬

  接收信號的天線在天舟一號整個運作過程中不能有任何的損毀,為保證萬無一失,作為團隊一員的祝敬樂,每天就和“大鍋蓋”及信號塔捆在一起。

  二三月份,青島海風很大,為保證信號接收不出差錯,祝敬樂幾乎每天都要爬上50多米高的信號塔進行焊接、檢修和測試。

  陳精傑説,對於天舟一號飛船,信號的接收與發射只是整個測控過程的一個節點,從指揮中心的指揮到飛船的發射再到數據接收、發送和分析,每個過程來不得半點差錯。

  “飛船發射之前,指揮部為此多次做過測試。”陳精傑表示,只要飛船運作到他們的測控區域,他們坐在指揮中心就可以迅速捕捉到飛船的運作軌跡、方位、燃料數據,同時可以採集它在運作過程中拍攝到的照片以及視頻,並將這些照片和視頻傳送到飛船的國家指揮中心。同時,這個測控站還可對飛船進行飛行過程的診斷。

  陳精傑説,天舟一號飛船在未來3個月的時間裏,會在太空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對接,每次對接的時間都不一。天舟一號作為補給船,對未來我國建立太空空間站具有非凡意義。3次對接完成後,天舟一號將完成離軌減速,我國不再對飛船進行回收。

  不回收飛船,是否産生太空垃圾?

  對於這一問題,陳精傑表示,飛船離軌減速之後,一部分碎片燃盡,一部分碎片將墜入大洋,不會産生太空垃圾。

  “從發射到離軌墜落,整個過程都是環保的。”他説。

  80後成測控主力 一週回不了一次家

  身為測控站的總工程師,陳精傑出生於1979年;而有著測控站“通信通”之稱的王亞萍則出生於1980年;曾獲得過2014年中國航太基金獎的祝敬樂則出生於1987年。

  身為女性,王亞萍在接到天舟一號發射和運作的測控任務後,每天都和男同事一樣身撲一線,對通信線路和數據進行反覆檢修與測驗。

  “她還爬過鐵塔。”項目組組長李波説,“這樣一個大工程,來不得半點馬虎。”

  李波,38歲,作為其中一個項目組組長的他,被大家喻為“紅線”。

  他説,天舟一號的發射測控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從“測”到“控”,團隊協作異常重要,每個環節都不能小覷,一個環節出問題,全盤皆輸,每個點上出了問題,他都得參與診斷解決。

  自接受這個發射監控任務後,因工作忙碌,一個周都回不了家一次,無法與愛人和孩子團聚。這種狀態幾乎已經成為團隊成員的習慣。

  去年冬天,陳精傑的妻子手術後在腿部植入了鋼板,按照醫院醫療方案,本應在3月初將鋼板取出,可由於天舟一號的發射,讓他沒有時間照顧家人,他只能等完成天舟測控任務之後,再去安排妻子做手術。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