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走出"青島模式" 率先啟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

2017-04-20 14:00:35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住有宜居”是中央確定的重大民生課題,近年來,青島市高度關注城鄉居民住房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市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在量變的同時也發生了質變。對此,劉文儉給予了極高評價:“保障房建設按比例配建制度很好的保證了保障房建設,有利於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半島全媒體記者 郭振亮 于紅靚

  “住有宜居”是中央確定的重大民生課題,近年來,青島市高度關注城鄉居民住房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市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在量變的同時也發生了質變。從住房面積上看,青島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由2010年的27.4平方米提高至2016年的31.7平方米,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達33.2平方米,棚戶區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走出“青島模式”。同時,出臺、加碼樓市新政穩定房價,落實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的要求;推動保障房建設,緩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努力完善住房供應體系,推動全市城鄉居民住房從“有所居”向“有宜居”大步邁進。

  

  【青島模式】 率先啟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

  談起青島這幾年居住環境的變化,市人大代表、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教授感觸頗深,他明顯地感受到市北老城區改造帶來的變化,“以前的臟亂差被一座座樓院代替,居民的居住體驗更好了。”

  據了解,自2013年起市政府將棚戶區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托底工程”,每年列入市政府“市辦實事”。2013年~2016年,全市已完成棚戶區改造13.4萬戶。特別是2016年全市承擔國家、省棚戶區改造任務60522戶,較2015年增加了67%,改造任務量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名列前茅。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島城將推進住房租賃補貼發放和實物保障工作,啟動棚戶區改造4.8萬套(戶),實現回遷2.6萬戶。

  在工作推進中,青島市按照“先危後舊、先急後緩、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原則,探索建立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居民參與監督的“青島模式”,在國內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啟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經過4年的棚戶區改造,有效緩解老城區人口擁擠現狀,推動老城區騰籠換鳥加快實施,為實現全市空間佈局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做出貢獻,區域活力顯著提升。

  按照計劃,市城鄉建設委將在加快住房建設,提升住房品質上尋求棚戶區改造等工程的新突破,加強住宅建築品質提升,打造精品工程,逐步從“有所居”邁向“有宜居”。

  在工程施工亮點技術方面,青島市政協委員、國清控股集團總裁、青建集團董事長王賢茂首推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他解釋説:“‘十二五’時期,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青島市建築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態勢,整體規模逐年擴大。建築業新技術發展也日新月異,其中BIM技術作為典型代表,被業內公認為是建築業的第二次‘革命’,其在可視化、資訊化等方面的特點將開創建築業的新時代。”

  【青島房價】 樓市連續出臺政策抑制投機炒房

  在農村危房改造上,青島也走出了“青島模式”。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2萬戶,惠及農村人口6萬餘人,改造總量在全山東省17地市中位列前茅,佔全省農村危房改造總量的13%,青島市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多次得到了國家住建部、省住建廳肯定表揚,農村危房改造中“五統一”(統一設置危房改造後的門牌編號;統一更換鋁合金或塑鋼門窗;統一鋪裝室內瓷磚或水泥地面;統一裝吊天棚;統一內外墻粉刷)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

  按照計劃,島城在建設標準上,將對標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先進標準,制定符合青島實際、彰顯地方特色、具有國際水準的城鄉建設青島標準體系。

  在王賢茂看來,提高青島建設標準,不僅需要引進來,還需要企業走出去,“青島市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開放門戶,推進企業沿著‘一帶一路’更好的‘走出去’將成為島城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培育開放新優勢的關鍵。因此,在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中,推動本土企業走出去,既是國家的一項長遠戰略,也應是青島市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

  建築業歷來都是青島市經濟的支柱産業,本地企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受制于政策限制等方面因素影響,受外來企業衝擊很大。王賢茂建議,推行“央企+”模式,在地鐵、機場、超高層等重大公共建築方面,實行央企+本地企業聯合體制度,培育青島建築品牌,提升本地企業核心能力。

  住有宜居,環境問題至關重要。今年,按照國家要求,青島市將全面調查評估城市自然環境品質,著手編制《青島市城市生態修復專項規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對城市山體自然風貌的保護建設,加大園林綠化建設,啟動實施郊野(山頭公園)、公園、廣場、小區庭院、道路、河道以及規劃建成區濕地等綠化建設;統籌推進李村河中游、樓山後河、水清溝河下游等河道綜合整治,全面完工黑臭水體治理。推進老城區保護與更新,改善老城區公共環境。

  【青島標準】 對標德國、新加坡先進標準建房子

  如今的青島,房地産版圖不斷擴大,向西、向北、向東是城市發展的主旋律,東李、西海岸、紅島、藍色矽谷……這些熱點片區也成了近年來青島商品房銷售的高地。“前些年建設的小區,當時缺乏學校、醫院、商圈,後來幾乎都補上了,隨著城區的擴展,這些地方也逐漸聚起人氣。”劉文儉表示,這些年青島的住房建有量增速很快。

  2016年,在“去庫存”的基調下,種種樓市利好促使剛需型和改善型購房者紛紛出手置業,去庫存效果顯著。2017年,為了穩房價,除了繼續加大土地供給力度,相關部門也已採取政策。3月份,多部門聯合兩次發佈通知。業內人士分析,3月15日,島城出臺的限外地居民購房和差別化信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投機購房需求。3月30日,島城樓市再度出手,限制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上市交易,強調“認貸又認房”,進一步明確了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適用範圍,聚焦于打擊炒房行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有利於引導和促進市場回歸理性。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合理增加住房有效供應,發展和規範住房租賃市場,整頓房地産交易秩序,努力保持房價穩定。

  【青島保障】 五年間島城建成7.6萬套保障房

  近年來,島城加快推進了保障房的建設和供應。其中,為了保證保障房建設,自2008年開始,島城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凡是規劃為住宅的項目都要按照規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6.3萬套,2012年至2016年,全市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約7.2萬套,基本建成約7.6萬套,五年間,島城共配租配售保障房4.4萬餘套,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對此,劉文儉給予了極高評價:“保障房建設按比例配建制度很好的保證了保障房建設,有利於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在堅持配建制度的同時,島城又根據住房需求和土地資源分佈情況,選擇部分地塊,進行了集中建設,從而確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目前,島城已建立起完善的住房保障工作體系。實現了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並軌運作,並通過適度擴大租賃補貼發放範圍,逐步將保障方式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實物保障和租賃補貼並舉。進一步擴大了保障範圍,降低租賃補貼保障家庭的準入門檻,並適當提高租賃補貼保障標準。島城將新就業職工、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等非戶籍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範圍,鼓勵園區集中建設公共租賃住房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配租。

  衣食住行當中,住是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也是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對於普通百姓來説,沒有了住,就沒有了家,也就沒有了魂。近年來,青島在“住”上下足了功夫,從廉租房、公租房,到人才公寓,從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到老舊小區整治,從穩房價,到城區規劃升級,從有房子住,到住房環境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市民,從島城住房政策中感受到了“住有宜居”的切身體會。

  

  從大水漫灌的“洪水村”,搬進了高樓大廈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郭振亮

  村裏的變化太大了,最近兩年的經歷,對於57歲的孟秀玲來説,就像做夢一樣。不久之前,她還住在破舊不堪的城中村裏,由於村莊地勢低窪,只要一下大雨整個村就成了一個“洪水村”,家中積水最深的時候能淹沒膝蓋,村民苦不堪言;現在,村民用四間泥瓦房換回了兩套樓房,幼兒園、醫療中心、商場、農貿市場、健身室、圖書館等配套齊全,將來集體資源盈利還將享受分紅。

  57歲的孟秀玲家住黃島區孟家灘村,“我們是個典型的城中村,其他村存在的環境差、居住條件差、出行不便的問題,我們村有,其他村沒有的問題,我們村也有,真的是住得夠夠的了。”孟家灘村主任孟憲國告訴記者:“我們村的地勢太低了,只要一下大雨,我們村肯定有積水,雨下得越大,積水越多,深的地方甚至能淹過膝蓋。”“就跟發了洪水一樣,家裏床也泡了、傢具也爛了,整個村全是水,有時候糞坑的臭水説不定也能漂出來,只能等著晴天,積水退了才能收拾房子,真是想想就頭疼。”孟秀玲説。

  “孟家灘村共有1650戶,6011口人,可以説是三個大村加起來的規模。改造之前,村裏一半是老人,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孟憲國告訴記者。據介紹,孟家灘安置區于2011年7月份開工建設。“大家都是積極響應的,按照拆遷補償政策,一套四間標準的舊房,就能換來兩套樓房,一套是高層,一套是多層,如果願意,村民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購買更大面積的住房。”孟憲國告訴記者,去年1月,孟家灘安置區完成房屋分配,4月交付房屋鑰匙,村民回遷入住。

  “現在小區裏面不光有高層、多層樓房,還有幼兒園、醫療中心、商場、農貿市場、健身室、乒乓球室、圖書館、棋牌室、電腦室等多種配套和娛樂設施,滿足居民的多種需求。利用集體經濟發展用房獲得的收益,未來還將以分紅的方式,發放給居民。”孟憲國説。

  “現在條件真是比之前好太多了,我們老兩口住在130多平的房子裏,兒子兒媳住在買的商品房裏,另一套房子租了出去,生活肯定是越來越好。”孟秀玲暢想説。

  黃島城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按照計劃,2017年,全區棚改工作計劃新開工5496戶(套),涉及12個項目,7個鎮街、18個村居(片區)。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面展開。”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