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莊區防汛:衝出“洼地” 構築“高地”
中國網山東臨沂7月18日訊(通訊員 王慶龍 薛利艷)2017年7月14日起,臨沂迎來一場強降雨天氣,短短一天,臨沂市平均降水量達到79毫米,折合水量13.56億立方米,相當於下了45個沂蒙湖,臨沂城瞬間開啟了“威尼斯”模式。臨沂市各縣區中,羅莊區降雨量最大,受災最重。由於中心城區地勢低窪,雨水匯集不容易排出,城區出現一定程度積水,其中,湖東路(雙月園南路至護臺巷)、湖東二路(雙月園南路至教育巷)、護臺巷和教育巷平均積水達0.3至0.5米。
雨情發生後,市、區領導高度重視,親臨一線檢查指導防汛工作,羅莊區防汛辦、區住建局及各街鎮立即行動,各級各相關部門領導幹部帶頭在一線指揮,全區廣大黨員幹部主動放棄週末休息日,衝鋒在抗汛救災一線,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在中心城區,臨時成立的6個應急搶險小組日夜奮戰,對泄洪渠、魚梁溝等重要排洪河道,以及蒙山大道、湖東路、湖東二路等關鍵積澇區域進行不間斷巡查和全面排險。開啟城區全部泄洪閘閥,加快泄洪速度,對泄洪渠南外環橋附近垃圾進行清理,並挖除阻水橋欄杆等設施,提高下游排洪能力;掀起主要道路排水井篦,加快下水速度,確保道路洪水在2至3小時內消退;同時,對積水區域設置安全警示標誌,提醒廣大市民、車輛繞行。
在傅莊街道,農委工作人員與後焦邱村書記張步聯不顧自身安危,穿著雨衣,直接拿著工具就跳進河裏,人工往河兩岸清理堵塞的秸稈。持續清理了5個多小時,到了上午10點左右,這一支“清堵小隊”終於將堵塞物清到了河流兩岸,疏浚了河道,將村民的損失降到了最低。在冊山街道,15台挖掘機對轄區內陷泥河、黑溝河、降水溝等主要河段及時疏浚;出動80余人,對大田地及時排澇、排水;及時轉移危房、危墻周邊群眾20余人;修繕堤壩4處,在河塘湖泊邊樹立警示牌,嚴禁學生兒童下水嬉戲。預備救生船隻3艘、防洪提袋2萬隻、鐵锨、救生衣100套……羅莊區各街鎮全體黨員幹牢記使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舍小家顧大家,挨家挨戶查隱患,田間地頭防內澇;各村居嚴格遵守防汛值班紀律,駐村幹部進駐村戶易洪易澇點,充分發揮了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本次汛情的出現,給市民群眾的出行帶了了很多不便。同時也充分暴露出羅莊區排水防汛的薄弱環節。為了有效改善排水情況,避免再次出現被動應付的局面,羅莊區迅速出臺了相關方案和措施,對城鄉防汛的現狀、薄弱點進行了分析,並拿出有效解決方案和措施。
據悉,羅莊中心城區北起沂河路、南至南外環,東到通達南路、西到羅七路,面積約17.4平方公里,整體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主要有2條排洪通道,分別為泄洪渠和魚梁溝,均最終匯入南涑河;重要分支河流1條,為小清河,在羅七路匯入泄洪渠。羅莊區北部地區地勢低窪,曾形成過瑯琊八景之一的“泥沱月色”,泥沱湖在水量較大時,僅湖面直線距離便達十余裏。除了地形、歷史原因造成積澇外,更現實的原因則是排水通道稀少且排水通道被不同程度擠佔,部分排水管涵建設年代久遠老化、損毀嚴重等。
由於城區主要依靠泄洪渠進行排水,特別是支流小清河收集了東部高都街道、羅莊街道大量匯水,不能向南直接排入南涑河,造成汛期泄洪渠水量劇增。泄洪渠、魚梁溝等排水通道被不同程度擠佔、排水斷面不足。中心城區部分儲水汪塘被填埋,缺少調蓄。易澇點地勢低窪,個別低窪區域比周邊道路低1.5米至2米。通達南路、湖東路等部分排水管涵建設年代久遠,多為磚砌涵,老化、損毀嚴重,特別是一些道路雖經多次提升改造,但未涉及排水設施的改造,甚至很多檢查井被鋪裝等覆蓋,造成清淤困難,管涵淤積、堵塞現象突出。
為解決中心城區汛期易澇問題,羅莊區計劃按照先主後次、先易後難的原則,通過採取“清”、“拓”、“改”等措施,逐步消除城區易澇點。大力實施排水管網建設,同時加大汛前清淤力度和雨水井安裝和檢查力度,確保排水管道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