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
外出時手機沒電又沒帶充電寶,你會不會急得團團轉?別急,過一陣子,共用充電寶就要在市面“鋪貨”了,你可以在公共場所充電,也可以隨身帶走再到指定地點返還……據説,共用充電寶是新一輪資本市場的“新寵”,甚至創造出10天融資3億元的奇跡。
共用充電寶是個嘛玩意兒?
説起來其實挺簡單的。有人投資買了一批充電寶,“扔”在大街小巷指定位置供人使用,一次一結算,倍兒方便。
據公開數據統計,從3月31日到4月10日的10天裏,共5筆融資,超20家機構入局,融資金額逼近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IDG、紅點中國、騰訊、金沙江創投、元璟資本等都已投資了共用充電寶類型的創業公司。
咋用?三種共用模式供你選
根據使用模式和需求,剛剛登陸北京等城市的共用充電寶有三種運營模式。
第一種是基於用戶移動需求的共用充電寶,其掌門是“來電科技”,理念是人需要移動,設備要隨著人動。所以來電科技主攻的是商場、醫院、機場、景區、火車站等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主張讓用戶從A點借走,到B點返還。
第二種模式是基於固定場所的移動共用,比如某個用戶在某個固定區域活動,有使用充電寶的需求,可以借走,使用後返還。這一模式的領跑者是“街電科技”。
第三種模式是固定場所的固定充電位,代表公司是“小電”,其理念是一張線機一體的設備設置在咖啡館、餐廳、酒吧內。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給充電場所帶來二次消費的可能。
從使用流程上分析,無論哪種模式,租賃使用的手段都差不多。運營企業在某些場所設置“充電櫃”,每台櫃內有幾個或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用戶使用時需要先掃碼、註冊、付款(押金)、借出、返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業並不要求用戶支付押金,只要你的“信用數據”達到一定數值,換句話説,你借的是一個充電寶,付出的是你的“共用數據”。
據報道,率先在北京問世的共用充電寶使用價格為,前半小時到1小時內免費,此後每小時收費1元。當然,這不排除風投燒錢推廣,用戶免費使用的可能。
算賬共用充電寶怎麼賺錢?
本報記者採訪時得知,10000毫安培級別的充電寶價格普遍在100元上下,普通企業生産成本不過七八十元。假設按照企業需要在全國100個城市佈局,採購100萬個充電寶來計算,這筆費用就在1億元左右。除去推廣等免費使用因素,假設一個充電寶每天租賃2次,一次收費1元,100萬個充電寶每天收費200萬元。按照這種理想化模型計算,50天才能收回成本。當然,這還不算人力成本、運輸成本,充電櫃成本,以及最有可能出現的損耗、丟失成本。
對於回收成本的週期和未來趨勢,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挺樂觀,他説,充電寶租賃費用比單車收入更高,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每部充電寶的硬體成本是100元,25天就可以收回成本。目前行業的盈利模式比較清晰,主要的部分包括租金、押金、廣告收入等。(原標題:外出時手機充電不方便 共用充電寶,你會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