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表明,只有22%的學生能説出科技領域的一位傑出女性。而認識男科學家的學生則超過60%。為了鼓勵更多女性投身遊戲業界,外媒為大家介紹了五位影響巨大的女性遊戲業者,她們無一不在遊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Carol Shaw:首位女性遊戲程式員
卡羅爾·肖(Carol Shaw)在高中時期就愛上了遊戲編程。加上天生熱愛數學,她克服巨大的性別障礙,獲得了電腦科學本科學位。加入雅達利後,她很快成為首位參與遊戲製作的女性,負責1978年的《井字遊戲3D》(3D Tic-Tac-Toe)。後來,她轉投動視,編寫出最著名的橫版卷軸射擊遊戲《河流突襲》(River Raid)。90年代初退休之後,她積極投身志願者工作。
Dona Bailey:首位參與街機遊戲製作的女性
70年代末的一個晚上,朵娜·貝利(Dona Bailey)和朋友們第一次去街機廳,首次體驗了《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s)。在通用汽車任職,擁有編程經驗的她立即發現,遊戲編程和汽車編程有很多相似之處。她被眼前的遊戲深深打動,決定辭去現有工作,投身遊戲産業。
卡羅爾·肖剛剛離開,朵娜就加入了雅達利。後來,朵娜和艾德·羅格(Ed Logg)合作開發首個街機項目,也就是紅極一時的《大蜈蚣》(Centipede)。然而,在巨大的成功面前,朵娜突然選擇退出遊戲業界。26年後,她登上2007年遊戲産業女性大會的主講臺,揭露當年男同事們逼她離開的醜陋行徑。目前,朵娜致力於遊戲設計教育,鼓勵更多女性進入遊戲産業。
Roberta Williams:雪樂山聯合創始人
蘿伯塔·威廉絲(Roberta Williams)在遊戲産業中保持著多項記錄:她創建了雪樂山線上(On-Line),也就是後來的雪樂山娛樂(Sierra Entertainment)。她是首位遊戲工作室女老闆,開發了首款電腦視頻冒險遊戲《迷之屋》(Mystery House)。該遊戲獲得廣泛好評和熱賣,讓雪樂山成為當時最大型的獨立遊戲開發商之一。而該公司1982年的遊戲《時區》(Time Zone)更加雄心勃勃,首次聘請外包畫師繪製遊戲中的1400個房間。
蘿伯塔在1996年退休,總共開發了30多款頂級遊戲,其中包括著名的《國王密使》(Kings Quest)系列。
Danielle Bunten Berry:多人連線遊戲的開路先鋒
因為喜歡和家人其樂融融地在一起玩遊戲,丹妮爾·邦騰·貝麗(Danielle Bunten Berry)長期致力於多人連線遊戲開發。她的所有作品幾乎都以此為重點。她的早期遊戲——《奸商》(Wheeler Dealers)附帶特殊控制器,允許四位玩家同時遊戲。她曾説過:“沒人會在臨死前説‘真希望能獨自多玩一會兒電腦’。”
丹妮爾經歷過多次失敗,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因為她的觀念太超前。不懈努力之下,她的經濟策略遊戲《卡特爾和殺手》(Cartels & Cutthroat$)終於獲得成功。但是該作品被EA創始人特裏普·霍金斯(Trip Hawkins)相中,收入EA旗下。失去該遊戲後,丹妮爾表示將製作一款更好的原創遊戲並成立了自己的軟體公司Ozark Softscape。這也成就了如今的小眾經典多人遊戲《騾子》(M.U.L.E.)。
Doris Self:全球最年長電競選手
朵麗絲·賽爾芙(Doris Self)在陪女兒去街機廳玩時邂逅了動作解謎遊戲《Q伯特》(Q*Bert),此後就欲罷不能。58歲時,她參加了1983年的電子遊戲大師賽,成為首批電競女選手之一。年齡和性別絲毫沒有影響她的發揮,朵麗絲創下了1,112,300分的《Q伯特》全球得分記錄。多年之後,該記錄才被打破。
在男性稱霸的電競圈內,朵麗絲佔據了一席之地。而成為電競名人後,朵麗絲依然堅持訓練,希望能再創紀錄。在80歲那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將她認定為全球最年長的電競選手。不幸的是,她在2006年的一場車禍中喪生。
當代女性遊戲人
以上各位都是早年遊戲業界的拓荒者。她們排除萬難,為後來的女性從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追隨她們的步伐,當代女性遊戲人也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妮可兒·拉扎羅(Nicole Lazzaro)開發了首款應用iPhone加速度感測器的iOS遊戲。她的研究項目改善了全球億萬玩家的遊戲體驗。
布麗安娜·吳(Brianna Wu)是獨立工作室Giant Spacekat的聯合創始人。她積極倡導提高遊戲産業的女性待遇。經歷了2014年的“Gamergate騷擾門”後,她在2016年宣佈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關注個人隱私和網路霸淩問題。
遊戲産業的性別差異五花八門,由此帶來的問題也紛繁複雜。妮可兒和布麗安娜等女性開發者依然迎難而上,是對抗這些問題的當代女性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