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以讓民眾享受更多有保障的教育資源為歸旨,轉變監管理念和方式,以服務者的姿態積極幫助民辦幼兒園解決發展問題。
全面二孩加劇了學前教育的資源緊張局面,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更加突出。因為一些無證幼兒園沒有達到相關辦學標準,再加上辦理手續繁瑣,大量民辦幼兒園“無證上路”。《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幼兒園園長索性放棄辦理合法手續。
要求幼兒園具備安全、衛生、師資等資質無可厚非,也是政府必須履行的監管責任。但不同部門的要求打架,讓幼兒園管理者難以適從:“教育部門要求在園內放防鼠板,而且要60釐米高。防鼠板弄好了,但其他部門又要求安全乾凈簡潔,不讓弄防鼠板。”與其説幼兒園不符合辦園標準,不如説當前的辦園標準存在問題,苛求學前教育資源緊張的現實。
學前教育資源緊張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欠賬太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加大投入,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但在短期內,有限的資金如何分配才最有效率呢?
增加學前教育投入可以選擇加大對公辦幼兒園的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然而,民辦幼兒園已是各地主角,有些地方,民辦幼兒園的佔比甚至高達70%。在此背景下,更有效率的方式還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導辦學品質較好的民辦幼兒園向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幫助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降低收費標準,縮小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差距。
一關了之顯然無法解決現實問題。關停了無證幼兒園,那麼這些幼兒的入園問題如何解決?如果不及時補充學前教育資源,只會加劇入園難、入園貴,惡化供需矛盾。為此,一些地方對無證幼兒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出了問題,受傷害的還是孩子。
緩解學前教育資源緊缺局面,要求政府轉變思路,對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一視同仁,把民辦幼兒園當做解決學前教育資源緊張問題的“友軍”。政府應該以讓民眾享受更多有保障的教育資源,轉變監管理念和方式,以服務者的姿態積極幫助民辦幼兒園解決發展問題。
當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標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民辦幼兒園室內室外面積等標準。對不同類型的幼兒園,要實行分類管理,注重內涵發展,把關注點放在師資、安全、衛生上。幫助更多民辦幼兒園獲得合法身份,將其納入政府的監管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