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規劃建設五類海洋牧場

2017-07-27 10:47:05 來源:人民網 作者:宋翠 責任編輯:王建麗 字號:T|T
摘要】建設海洋牧場是開發利用海洋的重要途徑,是海洋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山東省政府27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解讀了《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有關情況。

  原標題:山東規劃建設五類海洋牧場 2020年産值將達950億元

  建設海洋牧場是開發利用海洋的重要途徑,是海洋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山東省政府27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解讀了《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有關情況。

  近日,省海洋與漁業廳、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規劃》)。《規劃》對該省的基礎條件、産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確定了海洋牧場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空間佈局,明確了未來山東海洋牧場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支撐體系。

  宋繼寶在會上表示,《規劃》近期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海洋牧場的水産品年産量穩定在450萬噸;海洋牧場産品産值達到950億元,海洋牧場全産業鏈綜合收入增加到3000億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25%和60%。

  《規劃》提出,根據水域自然稟賦、漁業産業特點和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牧場特色和建設類型,優化牧場産業結構,打造“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發展空間佈局,同時劃定禁止發展區。

  “一體”即建設人工魚礁主體區;“兩帶”即建設濱岸觀光漁業帶和離岸休閒海釣帶;“三區”即設黃河三角洲海域大宗貝類底播區、半島東北部海域海珍品底播區和半島南部海域高值貝類底播區;“四園”即建設萊州灣濱海濕地生態園、煙威近海貝藻生態園、半島東部“海洋蔬菜”生態園以及海州灣種質養護生態園。“多點”即依據海區自然條件和裝備類型佈局,建設多處裝備型海洋牧場,推動牧場漁業由近岸向離岸深水區域拓展。

  《規劃》建設內容是:按照海洋牧場功能和建設方式,將海洋牧場劃分為投礁型、遊釣型、底播型、田園型、裝備型五種類型。

  投礁型海洋牧場:依據海區環境生物承載力,以投放人工魚礁,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為核心,科學佈局建設投礁型海洋牧場。

  遊釣型海洋牧場:以休閒海釣為核心,完善“投放生態礁、放流戀礁魚、建設海釣船、整治海岸線、提升服務能力”五配套,注重全産業鏈、全服務鏈銜接,打造吃、住、行、遊、購、娛等配套和特色鮮明的“海上高爾夫”。

  底播型海洋牧場:以底棲貝類和底棲海珍品的增殖為核心,對海域灘塗進行整體規劃,按園區模式打造。依據基礎調查與動態監測數據,因地制宜,確定增殖種類和養殖容量。根據空間佈局和品種類別實施輪捕輪養,建立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底播型海洋牧場。

  田園型海洋牧場:以立體、迴圈、生態養殖為核心,推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魚蝦貝藻參多營養層級科學增養殖。

  裝備型海洋牧場:運用現代技術裝備,發揮離岸養殖核心特色,在深遠海建設以大型智慧網箱、深海養殖工船、養殖平臺為主要設施的裝備型海洋牧場,融合應用養殖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養殖生産的集約化、裝備化和智慧化。

  “通過規劃實施,加快海洋漁業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傳統漁業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為建設‘海上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宋繼寶表示,海洋牧場是“海上糧倉”建設的主戰場,蘊含了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展現了巨大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將逐步成為引領和推動海洋漁業發展新的主要力量。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