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形成相對壟斷市場之前,快遞公司不可能形成牢固的“價格聯盟”,更不敢貿然漲價。
日前,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紛紛發佈《關於全網派費調整的通知》,要求所有派件網點的派費在原有基礎上上調0.15元/票,實施時間均為6月1日。幾家快遞企業給出的上調派送費的理由為:提高派件品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避免低價競爭等。
所謂的派送費是發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的費用,一般由發件網點付給總部,再由總部轉移給派件網點。雖然派送費上漲是快遞公司內部費用的漲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市場普遍認為上漲部分最終會由消費者承擔。
筆者認為,快遞業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內部成本上漲,未必意味著“羊毛”出在“剁手黨”身上。相當大部分的上調派送費會先由快遞公司內部消化。
快遞業市場化程度極高,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順豐、“三通一達”在內,國內各類快遞企業已超過8000家;産品同質化嚴重,産品價格和品質等資訊高度透明,消費者更換快遞公司不需要什麼成本。
近幾年,油費、人力成本、場地租金等成本急劇增加,但快遞業件均收入快速下降,這也説明快遞業無法將成本轉嫁。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快遞業件均收入是14.65元/件,2013年是15.69元/件,2012年是18.6元/件,而2005年,這個數字是27.7元/件。據稱,中國快遞將進入五毛錢時代(即每一件的利潤),甚至連五毛錢都賺不到了。
輿論有質疑,多家快遞公司同時上調派送費,是否構成“價格卡特爾”?現在這些公司對加盟商提價,以後會不會向消費者提價呢?卡特爾是指生産同類商品的企業,為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市場、規定商品産量、確定商品價格等一個或幾個方面達成協定而形成的壟斷性聯合。竊以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快遞公司很難形成“價格卡特爾”。
這次上調派件費是剛性成本上升所致。“快遞小哥”到了承受極限,不漲價不行了。今年以來,某著名快遞公司的北京很多網點發生癱瘓,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派件收入到了邊際成本以下。
快遞業擁有8000多家企業,要想形成針對消費者的牢固“價格卡特爾”絕非易事。中小型快遞公司如果有利可圖,必然明裏暗裏降價,大型公司保持“規模經濟”必然會將價格定在邊界成本上。因此,在沒有形成相對壟斷市場之前,快遞公司不可能形成牢固的“價格聯盟”,更不敢貿然漲價。
如果一個公司的經濟利潤持續為零或為負,就會被淘汰,也就是“市場出清”。企業要長期生存,必須通過管理、創新降低成本,使價格大於或等於邊際成本。價格戰已經把很多中小型快遞公司逼到了死亡線上,快遞業洗牌在所難免。
在這個意義上來説,“羊毛”出在快遞公司身上,並實現優勝劣汰的“市場出清”,是“剁手黨”之福,也是市場競爭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