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4家壽險公司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

2017-07-27 11:09: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蘇向杲 責任編輯:王建麗 字號:T|T
摘要】截至昨日,已有14家壽險公司在中保協官網披露了2017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這14家險企中,有8家險企上半年凈利潤虧損,個別險企稱公司面臨“流動性枯竭危境”。

  原標題:8家壽險公司上半年虧損 個別稱面臨"流動性枯竭危境"

  截至昨日,已有14家壽險公司在中保協官網披露了2017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這14家險企中,有8家險企上半年凈利潤虧損,個別險企稱公司面臨“流動性枯竭危境”。

  從這14家險企的償付能力來看,有2家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分別為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有6家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高於200%;有1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20%,逼近監管線。

  普華永道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償二代監管環境下,保險機構不應只關注眼前的監管評估結果,或者機構間純粹進行分數的比較,而應該從實質上關注風險管理的影響和價值。

  14家壽險企業有8家虧損

  中保協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國聯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中英人壽、中荷人壽、弘康人壽、國華人壽、新光海航人壽、中法人壽、華貴人壽、農銀人壽、幸福人壽、交銀康聯、信誠人壽、工銀安盛等14家壽險公司披露了償付能力報告。

  其中,華貴人壽、國聯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信誠人壽、交銀康聯、工銀安盛這6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均大於等於200%;中英人壽、中荷人壽、弘康人壽、幸福人壽、農銀人壽、國華人壽這6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介於100%到200%之間;新光海航人壽與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00%。

  從償付能力披露的凈利潤數據來看,14家險企中有8家壽險公司上半年凈利虧損,合計虧損6.25億元;6家盈利。

  值得一提是,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二季度末國華人壽的凈利潤為105098萬元,較一季度末的23480萬元大幅增長。但國華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與核心償付能力二季度末較一季度末均出現下滑,二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8.51%,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9.06%。

  引人注意的是,在償付能力報告中,多家險企提到了流動性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例如,弘康人壽表示,2017 年二季度針對重點風險已有流程進行了優化。公司流動性指標表現良好,未來一段時間發生風險的概率較低。對於公司面臨的流動性風險,擬採取的改善措施為:一是加強流動性監測;二是回購業務操作;三是必要時採取出售資産的方式。

  光大永明人壽也提到,基本情景下,公司預測 2017年至2019 年的凈現金流為正。整體來看,公司未來不存在凈現金缺口。而在壓力情境下,存在部分時間段凈現金為負的情況。若出現現金流缺口,公司可先使用存量現金和易變現資産來緩解流動性壓力。

  根據普華永道6月6日發佈的《2017保險公司償二代二支柱暨風險管理調查報告》顯示, 2017年行業對 SARMRA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得分預期更為謹慎,107家受訪機構的平均預期得分為78.58,較2016年平均預期78.61分甚至略有下降。

  兩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

  值得一提的是,中法人壽與新光海航人壽的償付能力再次不達標。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843.06%,而中法人壽一季度末這兩項指標均為-277.08%,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再次下滑。 業績方面,二季度末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僅為16.5萬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産為-4673萬元,2017年第一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D級。

  中法人壽表示,2016年9月末以來,由於公司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支出需求僅依靠存量投資資産的贖回變現及股東借款進行支援,公司流動性風險日益凸顯。“長期來看,若新業務持續停滯,無新業務現金流入的情況下,公司面臨流動性枯竭危境。”

  “公司目前正全力推動增資擴股工作,以期從根本上防範和化解流動性風險。”中法人壽提到,公司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2號:流動性風險》,通過凈現金流、綜合流動比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現金流壓力測試及其他量化和非量化資訊評估公司流動性風險,完善流動性風險監測體系。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法人壽有三大股東,鴻商産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各持股25%。

  4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了增資資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將增資13億元,將註冊資本金提高至15億元,原股東鴻商集團、人濟九鼎參與增資,並引入新的投資股東。而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目前中法人壽股東仍為上述三家。

  與中法人壽類似,新光海航人壽也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新光海航人壽二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393.56%。新光海航人壽預計今年三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443.79%。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這兩項指標分別為-205.2%,今年以來新光海航人壽的償付能力持續下滑。

  從保費收入來看,二季度末,新光海航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2586.79萬元,凈利潤為-2094.99萬元,凈資産為-16945.33萬元,綜合退保率為1.36%,綜合投資收益率為1.64%,行銷員脫落率高達62.59%。

  新光海航人壽表示,公司二季度末的實際資本為-2.49億元,較季度初的-1.15億元下降了1.34億元。根據去年年末外部審計意見,對負債評估假設中維持費用假設進行調整,導致負債上升,從而實際資本降低。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為:由於公司資本金不足,已經暫停開展新業務,加劇了公司虧損,實際資本逐步走低。

  針對公司償付能力持續不達標的問題,新光海航人壽提到,公司管理層已經多次向監管機構進行彙報,同時公司正積極採取措施,緩解償付能力不足的相關風險。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協助推動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工作,公司今年二季度召開了公司董事會,就聘任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磋商,並決議聘任四位高級管理人員,以滿足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公司已經向保監會報送擬聘任高管人員的資格申請,待監管審批。二是公司對現有産品進行再保險安排,通過再保險,降低對最低資本的要求,增加實際資本。三是採取了高現金比例、低權益類投資的投資策略,確保公司資産穩健及流動性。四是採取費用管控,減少行銷費用及其他開銷,並暫緩執行非緊急、必要的重大資本支出計劃。五是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評估。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