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賺不賠”成往事 千份A股定增三成被套(圖)

2017-05-11 14:21: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邵好 滕飛 張丹丹 責任編輯:宋津州 字號:T|T
摘要】一年前還擔心搶不到定增項目的資金,如今已被死死套牢。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共有1028份定增方案在A股實施,而根據5月10日收盤價計算,有322份方案的最新股價已低於發行價,佔比高達31 3%。

  一年前還擔心搶不到定增項目的資金,如今已被死死套牢。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共有1028份定增方案在A股實施,而根據5月10日收盤價計算,有322份方案的最新股價已低於發行價,佔比高達31.3%。此外,目前還有205份尚未實施的定增方案遭遇價格倒挂,佔仍在推進中方案的25.92%。

  在分析人士看來,曾經大概率“包賺不賠”的定增,如今已紅利不再,部分方案甚至成為“燙手山芋”。究其原因,除了與當下市場低迷有一定關係外,更大程度上源於去年定增市場的極度火熱,彼時,大量資金進入定增市場,溢價搶項目的情況屢見不鮮。可一旦這些公司未能如期成長,股價下跌導致定增被套幾乎無可避免。

  更深的邏輯則在於定增生態鏈的改變。重組、再融資新規的接連出爐,令市場對資本運作的熱情逐步下降,轉而更加關注公司的內生性增長,以及資本運作是否能給業績帶來實質性改變。那些不關注公司資質,僅跟風追逐制度紅利的定增資金,將逐漸從市場中消失。

  “倒挂”成風

  2016年爭奪定增的火有多旺,今年被套的情況就有多慘。

  數據顯示,根據5月10日收盤價,2016年至今完成定增、且股份仍處限售期的861份方案中,有322份最新股價已低於發行價,佔比高達37.4%,其中倒挂幅度超過20%的則多達111份,佔比為12.89%。截至目前股份仍處在限售狀態的1347份定增方案中,遭遇倒挂的則有354家,佔比則為26.28%。換言之,2016年至今參與定增,被套概率遠大於此前情況。

  其中江蘇吳中和廣電網路倒挂幅度最大,分別為42.72%和41.14%。其中,廣電網路的定增方案是向東方明珠新媒體、東興礡璞3號及同方股份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實際募集7.55億元現金用於下一代廣播電視網項目等,彼時發行價格為18.18元/股,而最新收盤價已跌至10.7元/股。

  不過上述兩家公司的定增參與方尚不用太擔心,其解禁時間要等到2019年。與之相比,武漢凡谷的“倒挂”情況則要急迫的多。其在2016年10月完成定增,以14.79元/股的價格募集1.3億元資金,鎖定期為12個月,而公司目前股價僅為9.12元/股,距離解禁僅有5個月。

  尚未成行的定增方案也存在大量價格倒挂的情況。恒寶股份的定增方案早在2016年3月便已獲得發審委審核通過,根據彼時披露資訊,其定增發行價格為17.24元/股。如今,公司最新收盤價僅為8.65元/股,而公司仍未實施定增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定增價格倒挂幅度較大的方案在傳媒、電腦技術、網際網路軟體等行業頗為集中。中小板、創業板公司較多,且民營企業佔比較大。

  “衝動”的懲罰

  “定增項目被套,與當前市場低迷有一定關係,可波及面如此之廣,其更多原因還是在於2016年定增市場的異常火爆。”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記者分析。據其透露,去年二級市場不好,資金都涌入一級半(定增)市場,搶項目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頻頻出現溢價定增的情況。

  這一情況也得到了某負責定增基金項目的投資人士的認可。其指出,2016年市場持續低位震蕩,二級市場賺錢效應不明顯,大量資金轉而看好定增業務,甚至場外資金也參與進來,大肆爭搶項目,導致定增原本最吸引人的折扣價大幅減少,甚至出現溢價發行。

  另外,彼時定增監管環境較為寬鬆,上市公司出於種種因素考慮,爭相開啟定增、收購等資本運作方案,至於是否有利於産業整合和公司業績提升,往往考慮不夠週全。

  這一異常火爆的局面最終演化出如今定增大量套牢的“後遺症”。在上述322份“被套”的定增方案中,有多達78份實施時是溢價發行,沒有按照“9折”這一最低折扣價發行的方案則多達189個。

  例如,蘇寧雲商2016年6月實施的定增方案,按照15.17元/股向淘寶軟體、安信-蘇寧2號發行股份,募集290.85億元,而其發行日收盤價僅為10.5元/股,溢價幅度高達44.48%。近一年過去了,蘇寧雲商的最近收盤價為10.17元/股,定增參與方浮虧超32%。

  芭田股份情況也是如此,其于2016年10月完成定增,按照12.06元/股的價格募集了1.6億元資金,認購機構為紅塔紅土基金。而發行日收盤價為10.98元/股,溢價幅度為9.84%。如今,芭田股份的最新收盤價為7.65元/股,定增參與方浮虧36.57%。

  “紅利”不再

  事實上,“未解禁先被套”僅是定增市場整體趨冷的一個縮影,據記者了解,由於前期參與定增的産品表現較差,機構投資者已經很難發出新的定增産品。曾計劃投向定增市場的産品也大多調整方向,轉向二級市場或其他領域。在融資端口,這一情況同樣嚴峻。“定增已經不是當年的‘香餑餑’,年初還是來者不拒,現在項目投向已很受限制。” 上述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形勢變化與政策調整密不可分。2月17日,證監會發佈了修訂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以及《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在定價機制、融資規模、時間間隔、公司資質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此後,數十家公司的定增方案或修訂、或終止,募資規模明顯降低。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49家公司實施定增,募集資金3027.8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1.49%。其中有1309.67億元集中在1月份,2月至4月份的募資金額分別僅為581.94億元、718.62億元及417.65億元。2016年前四個月,A股定增融資規模高達5174.56億元,四個月中有三個月募資超過千億。

  據上述投行人士介紹,其根據監管規則擬定了新的投向指引,類似紡織、能源、房地産等很多傳統行業,直接劃入壓縮類、控制類行業,不接受新的業務。同時,類似文化類的輕資産、高估值的項目也明確回避。之前重視程度較輕的商貿、交通運輸等現金流充沛、有穩定資金流,低風險、抗週期性的行業,則劃入積極進入的行業範圍內。

  上述投資人士對此表示認同,其表示,在當前市場情況下,資金理應尋找更確定的投資機會,有業績支援的公司、募投項目合理的定增仍將受歡迎;反之,忽悠式、跟風式的融資,以及僅會跟風的資金則會退出歷史舞臺。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