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濱州5月10日訊(張志祥 通訊員 翟小青)近期,時有一些中老年人來到濱州中行勝濱支行開卡,填寫的地址均為網點機構所在的油田小區。該行派駐經理與大堂經理在巡檢客戶區詢問老年人辦卡的緣由,都回答是單位發放的福利,但他們出門都與同一個人交談,還拿出開的卡讓其記錄,同時該行派駐經理還發現其中有人的身份證不是油田小區,而是農村戶籍。這立即引起了派駐經理的警覺,遂讓櫃檯立即停止此類客戶繼續開戶。大堂經理詢問在外面等待開戶老年人身份時,該人説不是油田單位,而是社會慈善組織開展的活動,其他不再進行説明。
該行派駐經理與大堂經理溝通後認為情況有疑,需進一步進行核實。通過交談後,客戶終於説了實話。原來是一個社會慈善組織開展的慈善活動,外面那個人是本地項目負責人。大體流程是客戶先開個銀行卡,客戶自己先存入卡內1萬元錢,然後把卡“暫時”交給負責人,以後每月返還1500元,連續返還1年。到此時該行派駐經理已基本確定這正是較新型的詐騙行為!
於是,該行派駐經理結合目前各地出現的電信詐騙案例對這群老年人進行了風險提示:一是切忌將自己的銀行卡連同密碼交于他人,不排除被他人把卡內的款項轉走或取走的情況;二是提示客戶若可以把1萬元錢放在那裏不動,1年就有人給自己8千,需深思這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大堂經理也立即將該情況在客戶服務區對在座的其他客戶進行了宣講。同時,派駐經理也對高櫃區員工進行了緊急傳達。通過一系列緊急佈防與控制,該類中老年人群體基本停止了開卡的業務。通過櫃員回憶,對之前開立過的疑似該情況的幾個客戶進行了電話聯繫,通知到的客戶均前來進行了銷戶等後續處理。
去年下半年以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呈高發態勢。很多客戶對傳統的詐騙行為有了不少認識,但對新型詐騙行為的防範能力還是不足,尤其是老年人在本地熟人的推介下更易上當。銀行工作人員需要仔細甄別,更要以“有罪推定”的心理去看問題,哪怕是受到客戶的誤解與不良人員的威脅,也要多看、多問、多想、多做,履好防範銀行風險之責,盡好保護客戶財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