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投資濱州”工程壯大“四梁八柱”

2017-07-07 08:22:25 來源:大眾網 作者:李偉偉 侯雪冬 責任編輯:張明冬 字號:T|T
摘要】【濱州新聞】濱州市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了“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引領,全面建設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小康濱州”的宏偉目標。其核心要義就是:發展水準要更高、品質效益要更好、群眾獲得感要更強。

  原標題:實施“投資濱州”工程壯大“四梁八柱”

  濱州市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了“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引領,全面建設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小康濱州”的宏偉目標。其核心要義就是:發展水準要更高、品質效益要更好、群眾獲得感要更強。

  對外開放近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大開放才能引動大發展,大發展離不開大投入。如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的目標,這也是濱州市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招商引資,重點在於利用外資。

  濱州市商務局局長李文國告訴記者:“要想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打破傳統的利用外資理念,實施‘投資濱州’工程,把重點轉移到産業招商上來,以培育壯大主導産業為目的,依據産業規劃,加大招商力度,促進上下游産品和配套項目集中佈局、集聚發展,延伸産業鏈條,膨脹産業規模,努力提高區域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利用外資正成為濱州市開放的新亮點和新經濟增長點

  大開放,簡單地説,就是把世界拿到濱州來、把濱州拿到世界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個地方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囿于本地資源,固守傳統路徑,“等靠要”沒有出路。只有大開放,尤其是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才能為濱州跨越式發展開拓更大、更遠、更多的發展空間、視野、資源。

  濱州市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利用外資格局,對濱州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的拉動作用。2016年,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4.1億美元,連續多年進入全省前十位,比20年前增長8倍多,年平均增幅達到11.6%。外商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領域不斷拓寬,由主要來源地從港臺地區,發展到美國、日本、南韓、泰國、德國、法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商投資的重點,已從一般製造業發展到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産業,涉及到機械、冶金、電子、飛機、農業、基礎設施等十幾個行業和部門,尤其是鑽石飛機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進入,填補了我市乃至全省的産業佈局空白。

  由於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國際經濟局勢的變化,一些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看好濱州市發展前景,世界500強美國江森自控、日本伊藤忠、住友等跨國知名企業紛紛入駐濱州;股權並購和境外上市取得重大進展,全市境外上市公司達8家,累計融資260多億元人民幣,居全省第一位。

  濱州市主要來源於外資企業的涉外稅收逐年大幅度增長,佔財政收入的比重顯著提高。到2016年底,利用外資佔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到10%左右,涉外稅收佔全市稅收的比重達到11%,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數佔全市城鎮在崗人數的比重達到16%,利用外資正在成為濱州開放的新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利用外資就是借力發展,是推動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

  利用外資就是借力發展,激活資本市場,應對風險挑戰的助推器;是引進新鮮血液,壯大綜合實力,推動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不論是基於市情、對比先進,還是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市都需要擴大開放,利用外資。大開放是贏得大發展的基本前提。

  魏橋創業集團是濱州市利用外資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1991年9月,魏橋創業集團的前身鄒平縣第五油棉廠與香港余華企業公司合資成立余橋紡織;2002年9月,魏橋紡織與伊藤忠商事共同出資成立山東濱藤紡織有限公司、山東魯藤紡織有限公司兩個合資公司;2003年9月,魏橋紡織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2011年3月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機板上市;2014年5月,山東宏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作為全市首家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註冊成立;2016年12月,魏橋創業集團與日本三菱企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鋁的深加工、精加工、原材料供應、産業鏈的延伸等方面進行重點合作,提高産品的檔次和附加值,加快企業的轉型升級。

  魏橋創業集團一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利用外資加快企業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利用外資是其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改革開放40年來,濱州市利用外資的規模逐步擴大,水準不斷提高,利用外資不僅為經濟發展獲得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資金和外匯,帶動了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還通過技術、智力的引進,培養了發展迫切需要的人才,促進了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同時推動了觀念轉變和制度創新,加快了改革發展進程,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但一些問題仍值得高度關注,如牽動全局的大項目少,後繼增長乏力,對歐美引資佔比較低,內外兩種壓力增大,適應新形勢創新招商方式不夠,投資環境仍有待改善。

  圍繞“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以更高水準的利用外資推動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李文國説:“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正成為新的增長動力源,在‘一帶一路’、中韓自貿區、‘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機遇面前,利用外資仍有很大發展潛力。要牢牢把握當前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條件,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瞄準世界500強,在擴大外資規模的同時,著力提高項目品質,以高水準的利用外資推動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

  今年以來,市商務局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目標,提出了實施“投資濱州”工程。他們首先明確了利用外資定位與發展方向,按照“産業互補、項目配套、錯位發展”的原則,依託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突出發展以五大千億級産業為代表的加工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吸引國際國內大企業入駐,努力打造實體經濟發展的平臺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其次,整合利用外資資源,按照“佈局集中、用地集約、産業集聚”的原則,規劃建設特色園區,整體對外招商,吸引有實力的大企業和相關配套企業成建制進駐發展。第三,強力推進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招商。圍繞打造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大力引進具有牽動力的高端産業或項目,著力提升産業的競爭力和技術含量。此外,還不斷地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

  經濟全球化推動著世界範圍內的分工與合作。開放的程度決定開放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準。我市將堅持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圍繞打造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更加積極主動地實施“投資濱州”工程,形成開放“洼地”,把一切可為我用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匯聚濱州,並激活、激蕩,開花結果。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