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野長城修繕違規用水泥抹平 專家質疑破壞原貌

2016-09-26 10:40:45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益民 字號:T|T
摘要】遼寧綏中縣錐子山野長城維修後出現“被抹平”的效果,涉嫌違規使用水泥,並且在修繕不到兩年時間裏,已出現路面下陷、墻體凸起等現象。據悉,這段1200米長城的修繕方案正是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的,最終獲得國家100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

  “長城頂部加三七灰土層的設計圖未經報批。”昨日,遼寧綏中縣錐子山長城“被抹平”事件調查組成員付清遠表示,野長城維修後出現“被抹平”的效果,涉嫌違規。

  付清遠為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中國文物研究所總工程師、國家文物研究所總工程師。作為此次國家文物局調查組6人小組成員之一,他此前曾認為錐子山長城在維修工程技術上沒有問題。

  據記者了解,這段1200米長城的修繕方案正是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的,最終獲得國家100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

  記者調查,據多方證實,這段長城在修繕時涉嫌違規使用水泥,並且在修繕不到兩年時間裏,已出現路面下陷、墻體凸起等現象。

  昨日,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向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求證,其回復稱並不知情。

  專家質疑長城修繕後破壞原貌

  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位於綏中縣小河口村南面的山上,這段長城修建於700多年前的明代,多年無人管理,部分堆砌城墻的石頭散落坍塌,野草叢生。

  2014年後,經過修繕這段長城被重新堆砌,一層硬化的外殼鋪在石頭上,像是山野間的道路,看不出長城的面貌。

  “最美野長城被抹平”一文於今年9月20日在網上傳播,並配上相關圖片,被如此修繕的長城引起關注。

  9月23日,國家文物局調查組成員一行6人,來到該段長城進行現場勘查。對於廣泛爭議的“水泥路面”一説,調查組專家成員之一付清遠當時對記者表示,“工程採用的是三七灰土外殼,起保護作用。這層外殼將在三五年左右風化消失。”

  而記者了解到,《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條例》均明確,對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另外,國家文物局制定的《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詳細寫明,“長城保護維修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妥善保護長城遺存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長城保護維修必須保持長城的原形制、原結構,優先使用原材料、原工藝。”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現在修復後,長城與原來的地面材料、地面工藝都不一樣,“那就已經違背了《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條例》,破壞了長城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長城灰土層覆蓋設計圖未經審批”

  記者了解到,這段修繕的長城大約有1200米長。2011年,綏中縣文物局針對長城整體破損嚴重,部分地段有險情,委託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設計了維修方案。隨後,方案連續通過了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共獲得國家100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

  根據2012年由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的《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搶險工程修繕方案》,石築墻體的頂部修繕為“對頂部殘存素土海墁重新拍實,再用三七灰土補充一層拍實,平均厚度12釐米”。海墁,即俗稱的墻頂平面。

  此前,付清遠認為,按照這個方案,長城頂部使用三七灰土層澆築覆蓋,技術上並無問題。

  而昨日,付清遠表示,“三七灰土”海墁在程式上確有問題。

  他説,“三七灰土”雖然在方案中用文字寫明,但沒有作為圖紙畫入設計方案中。施工後的三七灰土鋪設按照新的圖紙方案,而新圖紙沒有通過審批。

  而董耀會則認為,即便是按照經過國家文物局審批的修繕方案,也是有問題的。“三七灰土是出現在設計方案上的設計,它與原來的形制不一樣,原來長城表面是石頭的就應該是石頭鋪面。”

  記者找到該段長城修繕前的圖片,經過對比,原長城石頭城墻部分,並沒有三七灰土海墁。

  多方證實施工方用水泥“抹平”長城

  小河口村的很多村民都記得,2013年至2014年修繕錐子山長城時,他們曾幫助搬運水泥上山。

  黃進(化名)曾在2014年幫助施工隊搬運水泥、白灰粉和泥土上山。他説,當時從山下搬運材料上山的為本村村民,價錢是6毛錢一斤。

  記者了解到,長城的修復過程中,水泥是嚴禁使用的現代材料。

  2014年,國家文物局《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中規定,“不得採用水泥及未經室內實驗和現場試驗證明可靠、安全、有效及可再實施性的化學材料或工藝進行長城結構加固或表面防風化加固處理。”

  在靠近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的山坡上,至今可以見到隨處散落的編織袋。這些編織袋有的呈白色,有的呈淡藍色。其中,淡藍色編織袋內,殘存灰色水泥硬塊。

  根據多位村民的説法,白色編織袋在施工時裝白灰,淡藍色編織袋內則為水泥。施工完成後,未使用完的水泥被丟棄在山坡,以節省搬運成本。此後,雨水浸泡,水泥凝固變硬。

  村民林元(化名)作為小工,曾參與該段長城施工。長城具體施工方有四家,分別為大連市古建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瀋陽故宮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曲阜市園林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以及瀋陽故宮古建築有限公司,林元所在施工方為大連古建公司。

  他告訴記者,水泥被搬運上山之後,會被用來鋪設海墁。具體流程是施工方將散落的石頭壘砌後,先用碎石沙土鋪平頂部,夯實後,再用三七灰土與水泥的混合物,鋪設海墁。

  記者在長城現場注意到,海墁分為明顯的兩種顏色,靠近邊部的顏色灰度較深,內部則灰度較淺。對此現象,林元告訴記者,“靠近邊緣的地方為了防塌,水泥會多加一點。”

  對於這些説法,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表示,是否使用過水泥他並不清楚,但項目施工絕不允許使用。

  記者從村民處了解到,小河口村使用的水泥,多為秦皇島市石門寨鎮一家廠商所生産,修繕長城時的水泥,也出自這家水泥廠。水泥被大卡車拉至山腳下,再由村民背上山。

  9月25日,記者帶著從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採樣的“三七灰土”與山坡上灰色硬塊,來到該水泥廠。

  在看到灰色硬塊後,水泥廠一位檢測員肯定地説:“這是水泥。”看到硬塊上的藍色編織袋,檢測中心主任則表示,“水泥廠袋子就是這藍的,500號600號水泥都是這樣的。”

  據他分析記者從長城上掰下來的樣本後表示,樣本中的水泥含量大約5%至10%。

  大連市古建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一工程師面對記者時表示,她不接受採訪。

  修繕後排水不暢墻體側面鼓起

  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至今未完成驗收。

  9月23日,付清遠説,大毛山段目前由遼寧省文物局技術驗收,但至今未上報國家文物局驗收。

  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對此並不否認,他對記者説,上報國家文物局驗收前,需要兩年時間由地方檢驗工程是否合格,而從2014年11月完工至今,還不足兩年時間。

  9月24日,記者在長城上發現,一段長城的海墁存在多處明顯裂痕,最長的綿延幾米,裂痕一側,城墻邊緣可見明顯凹陷。

  記者從一張拍攝于修繕後不久的照片看到,該處長城留有兩處排水孔。但時至今天,排水孔被堵塞,青磚城墻側面有明顯鼓起現象。

  作為資深長城專家,董耀會分析,本段長城因為有坡度,本來排水沒有大問題,但現在排水孔被堵,就容易造成向下的滲水,“冬天一凍,形成腫脹,這種凍融是對長城破壞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在《修繕方案》中,磚石合築墻體應該鋪設的是青磚,而修繕後都變成“三七灰土”。

  昨日,記者聯繫到負責該段長城維修的瀋陽故宮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但工作人員回復,相關負責人不在公司,並且無法找到他們。

  董耀會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修繕存在很大問題,已經徹底破壞了長城所承載的歷史資訊和文化資訊,這本身就是破壞。”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向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電話求證,他回復稱:“我不是技術人員,也不是崗位工人,跟我沒有關係,你問我的東西我都説不來。”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