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國脫歐等事件引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7月份中國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等不利因素使得部分經濟運作指標增速放緩,在新的國內外形勢面前,中國旅遊業又將向何處去?如何進一步改善景區的服務,增加遊客的幸福感?如何協調經濟收入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記者帶您從四個“關鍵詞”前瞻2016年下半年旅遊産業前景。
中國公民旅遊意願“旺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著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隨著交通方式的便捷,旅遊産業的快速發展,“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逐漸成為現實。據統計,國民每人平均出遊從1984年的0.2次增長到2015年的3次,增長了14倍。國內遊客數量從1984年約2億人次擴大到2015年40億人次,增長了19倍,年均增長10.2%。
與此同時,出境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計劃之中,2001到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者人數從1213萬人次迅速上升到1.2億人次。
2016年下半年,中國公民旅遊意願有望繼續保持“旺盛”。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三季度居民整體出遊意願為83.02%,保持在較高水準,且較二季度有所增長。
旅遊意願“旺盛”的背後,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提升,更是政策效應的集中顯現。今年3月份,由國家旅遊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多個部門共同編制的“十三五”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被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這在我國旅遊業發展歷史上尚屬首次。
旅遊資本“走出去”進程加快
2015年港中旅斥資46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KewGrenHotels酒店管理集團。錦江國際斥資13億歐元收購法國盧浮宮酒店集團,萬豪收購喜達屋旗下所有品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大手筆並購,正是中國旅遊資本“走出去”進程加快的縮影。
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緩慢,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國旅遊業搭乘“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走出去”的戰略機遇,深耕旅遊産業國際市場,重塑著世界旅遊産業競爭的格局。
資本“走出去”進程加快離不開中國企業家對於旅遊業發展前景的深度自信,更離不開産業的前瞻性眼光。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産業先行指數為123.7,屬於景氣的區間,同時旅遊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7.9)和旅遊預訂指數(為127.8)也保持在較高水準。
並購的背後不單是中國旅遊産業對於拓展海外市場的客觀需求,更呼應著中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現實圖景。2001—2013年中國城鄉居民消費水準年均實際增長分別為7.01%和8.73%。預計到2020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水準將分別達到41105.67元和11905.02元。與過去消費結構相比,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準昂首挺進。
“旅遊+”孵化産業新動能
如何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和融合能力,如何為相關産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臺,如何讓更多人從旅遊産業發展中獲益,一直以來便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立足産業發展的前沿性考量,國家旅遊局在2015年8月研究部署實施“旅遊+”戰略,重點推動“旅遊+網際網路”、“旅遊+農業”、“旅遊+文化娛樂業”等融合進程,力圖讓“旅遊+”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助力。
首批20家全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支援建設相應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到2020年在全國4A級以上景區實現免費Wi-Fi(無線局域網)等功能全覆蓋,打造完成1萬家智慧景區,宏大的社會敘事背後是産業運營邏輯的巨大轉變,是對於産業發展新動能的精心培育。
在産業發展戰略的驅動下,一系列可喜的變化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從雲南以“旅遊+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打造新的旅遊生態,到去哪兒網聯合鬥魚直播聯合推出“旅遊直播”節目,從“515”戰略中對於“積極主動融入網際網路時代,用資訊化武裝中國旅遊業”的具體表述,到“百村萬人鄉村旅遊創客行動”啟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旅遊産業發展邁入發展新軌道。
下半年旅遊經濟預期“樂觀”
2016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增長勢頭弱于預期,外部環境的變化沒有改變中國旅遊市場上半年平穩運作的大方向。從産業整體態勢來看,一季度和二季度旅遊産業運作景氣值分別為130.8和128.8,處在“較為景氣”的區間。從區域發展情況來看,東中西三大區域都處於“較為景氣”區間,景氣指數分別為126.58,130.00和126.80。三大區域的景氣水準差距正在縮小,旅遊業日益趨向全面發展的局面。
總體上看,在無重大天氣、政策等因素影響下,中國旅遊産業下半年的表現值得期待。(周音 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