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機制 由部門抓旅遊變為黨政統籌
當城市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以及完善的服務設施成為旅遊亮點元素時,“全域旅遊”的提出,既是理念的革新,更是思路的蛻變。
“如果把理念比作‘種子’,那麼,再好的‘種子’,也要有創新的制度保障,滿足其發芽的需求,方能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毛溪浩説,桐廬縣正是圍繞全方位保障,從建立“三個體系”著手,讓全域旅遊“茁壯成長”。
一是建立領導體系。桐廬縣成立全域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黨政主要領導挂帥,相關鄉鎮(街道)和部門的主要領導,及旅遊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負責人為成員,構建起縣鄉兩級全域旅遊發展工作體系。成立縣旅遊委員會,新設全域旅遊發展、旅遊行業服務、旅遊形象推廣“三中心”,進一步增強部門職能。
二是桐廬縣不斷健全生態考評制度,取消了合村、新合兩個重點山區鄉鎮工業經濟考核指標,加大全域旅遊考核比重。此外,為了及時破解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桐廬縣又建立了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督查考評機制,定期研究推進創建工作。
三是建立執法體系。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巡迴法庭成立;旅遊綜合執法辦公室、旅遊數據中心建立;桐廬縣重點景區和重大平臺設立警務室,加大動態巡查……全方位保障不斷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維護旅遊秩序穩定,保障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重要決策。
三亞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岳進介紹説,三亞啟動了市民遊客中心,12345政府服務熱線和12301旅遊服務熱線並線運作,設立三亞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工商旅遊局、交通旅遊局等35個涉旅部門,形成旅遊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與各行政執法部門形成“四位一體”旅遊監管和處置長效機制,旅遊者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涉旅違法行為被有效遏止。“三亞旅遊巡迴法庭受理旅遊訴訟案件由2013年159件、到2014年130件,再到2015年僅9件,實現‘斷崖式下降’,三亞旅遊監管步入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陜西省韓城市市長褚錦鋒表示,韓城市按照旅遊“1+3”模式,在陜西省率先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組建旅遊警察分局、法庭和市場監管分局,建立旅遊聯席會議制度。
嘗試“旅遊+” 促進旅遊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
“我們充分利用旅遊業綜合性強、帶動力大、輻射面廣的特點,大膽嘗試‘旅遊+’。”武漢市黃陂區區長吳祖雲説,黃陂區推動旅遊業與工業、商業、金融、物流、影視娛樂等現代服務業互動發展,如利用周大福珠寶加工基地和北車修造基地發展工業旅遊,利用“臺創園”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利用奧特萊斯和漢口北市場群發展商業旅遊,打造“木蘭康谷”發展康養旅遊,增強了旅遊業的輻射能力和發展後勁。
“淶水縣全縣交通、林業、水利、文化等各行業、各部門都圍繞旅遊轉,實施‘旅遊+’。”周峰説,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面,不僅能滿足防洪排澇、灌溉功能,還兼顧審美遊憩價值和休閒度假功能,根據《拒馬河國際水岸旅遊風景線》規劃設計,打造拒馬河“一渡一景觀、一渡一業態”;在交通建設和管理方面,聘請國內頂級專業團隊,對景區內道路、國省幹道規劃建設具有生態、景觀、休閒遊憩、運動健身和慢行交通功能的生態廊道,一段一景,一路一景,亮化橋梁,打造夜景燈光秀,為遊客提供完善的自駕車旅遊服務;在農業發展方面,除了滿足農業生産需要,還滿足採摘、休閒等需求,對拒馬河沿線近萬畝土地全部流轉,規劃種植風景樹、觀賞花卉,打造萬畝花海;在旅遊扶貧方面,以景區景點為依託,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為途徑,統籌推進脫貧攻堅、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山區綜合開發,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帶動精準穩定脫貧的引擎産業。
全民參與 實現社會全面發展
“平江縣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加快老區脫貧攻堅的總抓手,變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綠富雙贏的新路子。”黃偉雄説,2015年,全縣共接待旅客9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1億元,比上年增長35%,10%的平江人吃上了“旅遊飯”,其中2.7萬名精準扶貧對象實現脫貧。“原來最為貧困的石牛寨鎮老百姓,依託石牛寨景區發展,61%的農戶添置了小汽車,98%的農戶住上了小洋樓。鳳凰山生態旅遊景區開發高山雲霧茶2000畝、四季花海4000畝,兩年帶動山區庫區的4000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縣長蔣春華説,農民是發展陽朔縣旅遊的主力軍,也是旅遊業的直接受益者。對於農民來説,發展旅遊業就是促進增收。為此,縣委、縣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中來,使他們由從事第一産業的傳統農民變為從事第三産業的旅遊從業者。“陽朔縣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也給農民帶來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如在從事遇龍河漂流服務的3300人當中,當地農民就達到95%;參加《印象劉三姐》演出的600多人當中,當地農民就有300多人。目前,全縣從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工作人員達10多萬人,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5萬人。2015年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1977元,名列廣西前列。”
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表示,希望各地準確把握國際國內旅遊發展新特點、新規律和新趨勢,全力推動旅遊産業轉型升級,在全域旅遊發展、旅遊産業轉型升級、旅遊市場秩序綜合治理、旅遊對外開放、旅遊扶貧和鄉村旅遊等方面做出有益嘗試,為新常態下全國旅遊業的改革和發展創造出新模式和好經驗。
李金早指出,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新時代,要順應時代的要求,推進我國旅遊業發展由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旅遊業是無邊界的産業,包容性強,融合度高,最能體現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發展全域旅遊,最關鍵的是要推進旅遊治理理念、治理機制轉變,推動由部門抓旅遊向黨政統籌抓旅遊轉變,實現共治共榮、共榮共贏、共建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