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全域發展 環境
繡球是壯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具有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豐富內涵。在中越邊境的靖西市,有一個以繡球聞名海內外的小鎮——舊州,那裏基本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繡球,每年有20多萬件繡球、壯錦等刺繡工藝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形成了著名的“繡球一條街”,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往。
“以前不少遊客想到舊州玩,但了解到交通不便、設施不齊全且周邊沒什麼其他好玩的景點後,都打消了念頭。”靖西市旅發委主任梁志宏説,近年來,靖西不斷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如在全市範圍內設置旅遊標識系統,建成長達100公里的旅遊騎行綠道,遊客到靖西既能體驗民俗文化,又可以遊山玩水,民俗旅遊成為旅遊發展的內生動力。據統計,2015年,靖西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10.25萬人次,同比增長26.6%;舊州在去年接待遊客68萬人次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快速增長,截至4月12日已超過30萬人次。
“民俗旅遊不能孤立發展,必須把民俗文化與其他旅遊要素融合起來。”黃桂秋認為,利用民俗村落髮展原生態旅遊,是民俗旅遊最理想的模式,但如果交通不便且旅遊産品單一,孤伶伶一個景點很難成氣候,也不會有太多遊客願意去,那坡黑衣壯民俗旅遊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發展民俗旅遊要有發展全域旅遊的思維,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完善的服務,我區龍勝、靖西等地民俗旅遊發展勢頭良好就是得益於此。
自治區旅發委市場推廣處處長程大興表示,廣西創建特色旅遊名縣就是按照全域旅遊的概念和模式在運作。當前,龍勝各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靖西、大新、上林等民俗旅遊資源豐富的縣(市)都已成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或創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