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要把火隔離在古建築保護區之外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古鎮建築絕大多數都是木結構或磚木結構,建築歷史比較久遠,存在可燃物多、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疏散通道狹窄等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的隱患,一旦發生火災,極易發生火燒連營的情況。
昆明學院歷史學教授徐波認為,火是木質結構為主的古建築的頭號殺手,得不到及時撲救也反映出消防管理的不到位。此外,居民缺乏用火用電安全知識,也時刻威脅著古建築的安全。首先要把火隔離在古建築保護區域之外。即便進行旅遊開發,如果商業和文物保護髮生衝突,商業要給文物保護讓路。而且商家一定要主動承擔起維護文物安全的義務,消除安全隱患。
“現在雲南省木質古建築越來越少,而很多古城、古村寨的防火問題依舊沒有被重視,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徐波説,古建築是否能得到切實保護,關鍵還在於觀念和重視程度。他表示:“古建築消防管理涉及文物、安防、建設、旅遊等諸多部門,各部門都要有強烈的保護意識,這樣才能協調合作。”
對於古建築燒燬後的修復問題,徐波建議,古建築的修復一定要“修舊如舊”,用原來的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再與現代人的生活相結合來修建。而且在修復過程中一定要有消防意識,利用現代的技術加入消防器械,消防報警系統,避免再被燒燬。
雲南省社科院副院長楊福泉也在其微網志中提到,八年前自己去巍山古城,其靜謐雅致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狀態,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這兩年雲南獨克宗古城、麗江古城、束河以及一些古村落連續發生火災,是對木建構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一系列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