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民聊中秋印象 60後一家五口分一個月餅

2016-09-18 14:39:46 來源:齊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家鵬 字號:T|T
摘要】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市民暢聊中秋印象,鄉情親情涌上心頭又到中秋時節,琳瑯滿目、各式口味的月餅如約進入人們視野。超市裏、小攤上,貨架上擺放著的那些不同種類的月餅,對應著出生於不同年代人的一份記憶和情懷。

  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市民暢聊中秋印象,鄉情親情涌上心頭又到中秋時節,琳瑯滿目、各式口味的月餅如約進入人們視野。超市裏、小攤上,貨架上擺放著的那些不同種類的月餅,對應著出生於不同年代人的一份記憶和情懷。在闔家團圓的日子裏,抬頭仰望那輪皎潔的明月,每個人關於兒時中秋的記憶,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9月13、14日,記者採訪了不同年齡段的市民,一起再憶中秋,且聽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講述他們不一樣的兒時中秋月餅味道。

  50後 張修國 藏起來捨不得吃

  老家青州的張修國生於上世紀50年代,那個年代物資匱乏,老百姓日子過得清苦,月餅絕對算得上“奢侈品”。兒時的張修國家裏窮,孩子又多,平時一家人吃的都是地瓜、煎餅、窩頭,很難見到白麵。對中秋節這樣的日子,孩子們老早就盼著早些來。

  張修國説,八月十五一早,他的母親便開始烙糖火燒或糖餅。紅糖餡的火燒,外焦裏嫩,咬一口燙得嘴疼,但甜在嘴裏,香在心裏。到了中午,一般會吃豬肉餡水餃,這也是只有中秋節和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重頭戲在晚上,傍晚走在村子的街上,會聽到家家戶戶的廚房裏傳來難得的炒菜聲,伴隨著飄來的各種菜香,頓覺饑腸轆轆。“飯桌上難得一次有好幾個菜,幾個孩子都放開肚子吃,不吃到撐著都不放筷子。”張修國説。

  晚飯過後,還有一個重要節目,那就是分月餅。父親拿出紙包裝的酥皮月餅,一人一個,他們都捨不得吃,晚飯過後小夥伴們會互相攀比一下,然後各自藏到其他人找不到的地方,等過兩三天饞了再拿出來吃。當時的月餅只有五仁餡的,咬一口,脆響的冰糖,甜膩的麥芽糖,清香的五仁塞個滿嘴,露出鮮艷的青紅絲。

  每年分完月餅,張修國的大妹妹總捨不得吃。她把月餅用紙裏外包好幾層藏到枕頭裏,每天拿出來摸摸、聞聞,有一次月餅被老鼠吃了個精光,大妹妹心疼得哭了好幾天。

  60後 王寶明 一家五口分一個月餅

  奎文區東莊社區大虞小區的王寶明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提起小時候過中秋節,他記憶猶新。王寶明的老家在安丘農村,兒時家裏日子過得苦,他記得當時月餅種類很單一,只有五仁餡的,裏麵包裹著冰糖和青紅絲,溢滿各種滋味兒。

  每年快到中秋節時,父親都會提前趕大集稱上一斤月餅,拿回家後就讓母親藏起來,生怕王寶明和姐姐妹妹們偷吃。當時的五仁月餅兩個一斤,有些幹硬,包裝也很簡單,油紙外面拿紅紙一包,草繩一拴,就是一包月餅。

  好不容易熬到中秋節晚上,母親小心翼翼地拿出月餅,姊妹三人便開始圍著月餅咽口水。這時,父親會吩咐王寶明先給爺爺奶奶送去一個月餅,剩下的才是他們一家五口的。父親把月餅切成5塊,一人一塊。“分到手的月餅一口就能吃完,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細細品味,先咬掉外面的皮,再一點點地吃裏面的餡,有時還會被裏面的冰糖咯著牙。”王寶明説,那時候的月餅量少,可味道卻分外香甜。特別是咬到冰糖後,根本不捨得嚼著吃,放在嘴裏一點點咂甜味,那種味道讓他至今回味無窮。

  王寶明説,中秋節是代表團圓的節日,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個月餅,象徵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在那個貧苦的年代,有些農村家庭還吃不上月餅,這些家庭中秋節晚上只能吃蘋果,一人一個蘋果,寓意全家人平平安安。

  70後 張濤 月餅“串門”後回家

  奎文區西上虞小區的張濤是個70後,老家在臨朐。在他的印象中,兒時家裏經濟條件已略微好轉,除了逢年過節,平時偶爾也能吃上白麵饅頭和餃子。一進農曆八月,他就盼望著過中秋節,因為可以吃到美味的月餅。

  每年的中秋節都會趕上秋收,但無論多忙,中秋節晚上全家人都要坐下來慶賀一番。母親簡單炒幾個菜,在院子裏面擺上桌子,全家人邊吃邊賞月,其樂融融。晚飯過後,母親拉著張濤的小手,去村裏小賣部買月餅,皎潔的月光照在媽媽年輕的臉龐上,顯得格外美麗。“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媽媽帶我去買月餅的情景,一晃30多年過去了,媽媽頭髮都白了,月餅也變了,只有親情並未改變。”張濤説,買回的月餅,他捨不得吃,光聞一聞香味就感覺特別幸福。欣賞完了再包好,等著第二天上學向同學們炫耀一番。

  儘管那個年代有了帶包裝的黃皮月餅,但多數家庭走親戚用的還是兩個一斤的大月餅。“買一斤月餅走親戚,這家拿到那家,那家再拿到這家,一斤月餅串來串去,最後又串到自己家了。”張濤説。

  80後 姜立傑 排三小時隊買月餅

  上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月餅已經不再是緊俏物,每逢中秋節,多數家庭的飯桌上都會有足量的月餅。

  “80年代傳統五仁月餅仍是主角,餐桌上最常見。”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老家青州的姜立傑回憶道,五仁月餅質地很硬,料也足,一塊月餅可以啃上好一會兒,他都會把皮和冰糖留到最後吃,慢慢品嘗。除了五仁月餅外,市面上開始出現紅豆沙、棗泥等餡料的月餅。有一年中秋節,姜立傑的父親帶他到青州一家老字號月餅店買棗泥月餅,排隊等了三個小時才排到自己,月餅卻賣完了,他們只好空手而歸。

  高中畢業後,姜立傑入伍參軍。這時的月餅種類越來越多,除了鳳梨、蓮蓉、板栗等口味的月餅外,還有肉餡月餅等,但在部隊的幾年,他很少吃到棗泥月餅。“退伍後第一個中秋節,我也吃過棗泥月餅,但已經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後來乾脆就不吃月餅了。”姜立傑説,他已經12年沒吃月餅了,但兒時吃過月餅的味道,他永遠忘不了。

  90後 張興興 難忘紅色鐵盒月餅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月餅種類越來越多,開始出現月餅禮盒。1994年在濰坊城區出生的張興興説,她對中秋節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兒時的紅色鐵盒月餅。

  在張興興5歲那年的中秋節,她跟著媽媽去姥姥家,不知哪個親戚帶去了一盒紅色鐵盒包裝的月餅,上面印著一朵大牡丹花,看上去特別高大上,她一眼就喜歡上了。姥姥看出了她的心思,便把整盒月餅送給了她,可把她美壞了。張興興迫不及待打開禮盒,盒裏擺放著9個精美的月餅,這些月餅比市面上賣的個頭小,餅皮軟,讓人直流口水。“我記得禮盒裏有一個雲腿月餅,外皮香酥可口,內餡有糖有肉,特別好吃。”張興興説。

  大學畢業後,張興興去了煙臺一家藥品公司工作,離家遠了,陪伴父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已經兩年沒在家過中秋節了,今年還不能回去。”張興興説,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月餅已經不再是奢侈品和稀罕物了,但中秋節不吃月餅,她又感覺少點什麼,每年中秋節還是會吃一個月餅。

  張興興説,今年中秋節她打算和舍友一起過,下班後一起去吃飯,希望明年能和父母一起過節,好好陪陪父母。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