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精細化服務贏得百姓點讚

2016-03-24 11:27:19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張冉冉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泰山區大力實施“群眾滿意度提升攻堅戰”,堅持大事做細緻、難事做極致、小事做精緻,突出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重點,圍繞更好地服務群眾,提倡“一站式”“一門式”服務,從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式”做起,用實際行動提高為民服務的品質,精準細緻的服務贏得群眾頻頻點讚。

  中國網山東泰安3月24日訊(記者 張冉冉)據悉,僅2015年,泰山區民生支出達19.5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6%,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項得到有效解決。

  群眾滿意是檢驗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泰山區大力實施“群眾滿意度提升攻堅戰”,堅持大事做細緻、難事做極致、小事做精緻,突出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重點,圍繞更好地服務群眾,提倡“一站式”“一門式”服務,從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式”做起,用實際行動提高為民服務的品質,精準細緻的服務贏得群眾頻頻點讚。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驗收

  泰山區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後啟動岱廟街道灌莊小學、泰前街道三合小學、邱家店鎮王林坡小學3所學校重點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額達1.67億元。投資1200余萬元,繼續實施“薄弱學校改造提升工程”,確定財源辦事處倉庫路學校、徐家樓泮河中學等7所薄弱學校改造提升任務,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教學優質化、師資配置合理化、學校管理規範化、教育品質均衡化。同時,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啟動“千台電腦百套多媒體”配備工程,配備多媒體設備205套,新建全自動錄播室16個,電子書包教室9間,新建探究實驗室3個,改建功能室100余間,完成教育城域網建設和教育雲中心建設。

  創新就業創業體制 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創業補貼”對首次領取小微企業營業執照、正常經營並在創辦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的創業者給予不低於1.2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對吸納登記失業人員和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可按照申請補貼時創造就業崗位數量,給予每個崗位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

  泰山區圍繞“穩增量、提品質、優結構、促創業”的工作思路,精準把握當前就業新形勢、新情況,推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創新,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全區實現新增就業12951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520人,特因人員再就業733人;城鎮參加養老保險的新增就業人數7288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95人;新增小額貸款4156萬元,扶持創業2160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6248人。

  實施基層標準化建設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再提升

  泰山區在全國率先創建社區衛生服務健康教育陣地品牌,在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包括高血壓、糖尿病、中醫藥“健康教育示範基地”。

  基地建立以來,直接受益2萬多人次,間接受益將達15萬人次。在成功創建全國健康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同時,重點加強基層標準化建設,與街道(鎮)、社區(村)協調,重點對個人舉辦、集體經濟薄弱、達不到建設標準的基層站所進行改貌,完成14處基層站所改貌。

  在此基礎上,還加強醫療康復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點帶面、示範推動的原則,建成中醫、産後、殘疾人等不同特色康復站點,完善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康復服務網路,打造了泰山區特色康復産業。目前,中醫二院對康復科進行調整,裝修擴建康復門診,運轉良好;省莊鎮衛生院投資260萬元建成並投入使用集康復預防、康復治療和康復評定等多種手段于一體的中醫醫學康復中心;泰前街道産後康復中心、岱廟街道麗景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康復區已投入使用。

  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一門式”服務救助困難群眾

  高效的服務效率,源於泰山區目前實行的“一門式”救助服務。泰山區建立起“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工作機制,為社區居民提供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及臨時救助為一體的“一門式”救助服務。

  在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子的過程中,繼續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共投入50萬元為138名60歲以上三無、空巢、獨居老年人和201名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困難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和康復保健。據統計,針對不同群體探索購買社會力量服務,累計投入資金417.8萬元,受益群眾達7000余人。此外,為解決養老公寓“一床難求”、緩解老人入住養老難的問題,利用對上爭取的300萬元資金,實施泰山老年公寓改擴建項目,為老人提供安全、配套設施齊全、環境舒適的溫馨居住環境。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