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規模:種糧大戶
(家庭農場)5年要增近5倍
近年來,山東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速,但全省種糧面積50畝以上的大戶(家庭農場)僅1.74萬戶,流轉耕地面積僅佔全省耕地面積的2.87%。棉花也多為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2014年山東戶均植棉5.2畝,全年生産用工每畝20多個,比小麥、玉米兩季還多。
為此,《方案》提出,到2020年50畝以上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發展到10萬戶,糧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萬家,糧食生産適度規模經營達到50%以上。鼓勵促進棉花生産經營體制創新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鼓勵植棉大戶、專業合作組織連片種植優質品種,統一收購加工,推進優質優價,優棉優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植棉大戶和棉花專業合作組織將分別由2014年的6380戶和25個,增加到8000戶和60個。
強科技:農機農藝技術推廣
分區域、分步驟
去年,山東小麥機播、機收率均達98%以上,玉米機播、機收率也達到了95.3%和83%,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不過,山東農業技術推廣仍然不能完全到戶、到田,且部分作物機械化水準較差,農機農藝融合度低。以棉花為例,2014年山東棉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約55%,明顯低於同年小麥的98%和玉米的87%,且用工過多不但推高了棉花生産成本,還影響了農民外出打工,使農民不樂意植棉。花生機械播種率雖然已達70%,但大多使用的是小型多功能播種機械,機械化綜合生産程度為33%,農機農藝融合程度只有30%。
對此,《方案》分區域、分步驟提出農機農藝技術推廣計劃路線圖。在棉花生産及主要提質增效指標表中,山東棉花機械化水準、畝用工數量,甚至纖維長度和纖維斷裂比強度標準都被分年度明確標注。在《花生産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階段目標規劃表》中,“提高綜合機械化生産水準”“增強良種工廠化生産加工能力”等技術規範目標佔到所有目標總量的五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