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在即,記者在山東多地採訪發現,農業發展的新圖景在齊魯大地描繪:“新農人”培育和服務逐漸顯效,地少水缺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先行先試,農産品生産愈發注重舌尖上的安全。“三個導向”如何破解農業改革發展難題,又透露了怎樣的農業發展新氣象?
培育服務“新農人” 破解“地怎麼種”
“深耕深松機械”“糧蔬結構調整”……滿口的“種糧經濟學”,讓人很難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標簽和一身時髦打扮的高密市種糧大戶王翠芬聯繫到一起。“農民也可以很體面,我將農民看成是一種職業,畢生的事業。”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種地農民大多年齡大、身體弱、文化水準低,解決好人的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影響深遠。山東省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關鍵是要提高農民素質,讓“有知識、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為特徵的“新農人”經營農業。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山東已有95%以上的村社完成。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表示,確權後農民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合作社流轉,不僅增加了財産性收入,還促進了土地規模化經營。至今年3月底,僅山東註冊登記的合作社就達15.8萬家,家庭農場4.1萬家,山東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成效顯著。
“新農人”越來越成為農業生産經營隊伍中的生力軍,而對於這股力量,山東在不改變現有承包關係的前提下,發動供銷、郵政、農機等系統積極開展農民土地全託管、半託管服務。
“簡單説我們的專業隊伍就是幫‘新農人’和老農民把地給種了。”濰坊一家由供銷社主導建設的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儀亮説,中心給農戶提供智慧配肥、農機作業、烘乾晾曬、農産品收儲等全程社會化服務。
據介紹,目前山東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2471萬畝,佔家庭土地承包經營面積的26.3%。加上各類土地託管服務,土地經營化率達到40%以上。山東正在逐步構建起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應對資源環境束縛
在齊河縣胡官屯鎮鄭官村包地的農民趙玉平,這兩年越發體會到了水的重要性。“道理簡單,水能澆上,一畝地就能多收幾百斤糧食。”
為此,趙玉平今年初新上了一批先進的“澆地武器”——帶有旋轉式噴頭、覆蓋面積大,且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的噴灌設備。更可貴的是,這個設備的用水量大大減少,只有以往大水漫灌的五分之一。
説起資源環境束縛,山東處境較為尷尬。這個省每人平均耕地面積1.21畝,比全國每人平均少0.31畝;山東也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準的1/6。而山東以佔全國1%的水資源、6%的耕地,硬是生産了全國8%的糧食、13%的蔬菜。
“必須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們已經啟動了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在山東省農業廳廳長王金寶看來,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迴圈道路,儘快使農業轉入高科技、能迴圈、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
作為我國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山東始終把強産能、保供給、作貢獻作為農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品質提升工程。發展大食物産業和迴圈經濟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這些都是馬鈴薯製成的,別拿馬鈴薯不當乾糧。”在樂陵市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民企業家梁希森指著一桌饅頭説。在成功培育出馬鈴薯脫毒種薯後,這裡已經形成了從育種、大田種植到餐桌主食一體化的有機食品産業鏈條,“馬鈴薯饅頭”等産品直銷京津冀。
韭菜地“上了網” 保障居民舌尖安全
5月中旬,在壽光市稻田鎮西稻田村的蔬菜大棚內,69歲的農民董漢章正在韭菜田裏除草,他還不知道,自己的這塊韭菜地已經“上了網”。“我們繪製了‘放心韭菜’地圖進行監管,省內半畝以上韭菜地都能查到資訊。”王金寶説,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韭菜受歡迎又最易出問題,就開展專項整治。
農藥是影響農産品安全的“牛鼻子”,必須抓好。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方面,山東在全國第一家以省長令形式出臺監管規定,明確了屬地責任和各類主體責任,成為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工作的有力武器。
在山東,農産品生産全流程透明化逐漸成為趨勢。山東燎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化驗員趙倩倩每天的工作就是對運來的蔬菜進行抽樣化驗,在顯微鏡下檢驗有機磷和氨基苯酸酯是否超標,這兩種物質是高毒農藥殘留的主要代替指標。
山東還注重農業供給側改革,以“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産品”為主題,打造山東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濟南正莊農業生産的唐貴妃梨、玖紅蘋果等中高檔有機品牌果蔬暢銷省內外。總經理王妍説,別人種地除草,我們為吸引有益昆蟲反而種草,把整個果園建設成一套環境友好、綠色迴圈的生態系統。
一些先進技術也在助力農産品安全。在濰坊、臨沂等地,經過重重檢測的蔬果將獲得屬於自己的二維碼生産資訊,跟隨蔬菜進入消費者手中。目前,山東省級農産品品質監管追溯平臺已經上線試運作。
山東省農業廳相關人士表示,山東7.91萬個涉農行政村已經全部配備農産品監管員,1591個涉農鄉鎮街道建立了監管機構。自此,山東省、市、縣、鄉、村的五級監管隊伍基本建立。記者宮喜祥、張志龍、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