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的女村支書趙菊。
“無論做什麼,都需要先解決人的問題、班子的問題。我們村1500口人,沒有強村固基工程,就什麼事都做不成。”1月25日下午,正在參加山東省兩會的85後人大代表趙菊告訴記者。
趙菊,生於1985年,山東省人大代表,現任寧陽縣泗店鎮大孟村支部書記。談到農村發展問題,趙菊説,強村固基工程讓大孟村煥發出新活力。
強村固基實現村幹部角色定位轉換
“現在回想起來,強村固基工程讓本來官本位思想濃重的情況迅速扭轉,形成了為民辦事的氛圍。”趙菊回憶説。
據趙菊介紹,2010年8月,自己初到泗店鎮大孟村時,村裏面臨班子不健全,村幹部官本位思想濃重,群眾對村幹部失去信心等歷史問題。借著強村固基工程的東風,趙菊終於組建起了較為穩定的13人班子。
“經過黨員選舉,選舉出了村委委員。而後建立班子,選小組長。一切按部就班完成。組建起班子後,就可以制定制度,一切就能走上正軌。”趙菊總結。
如趙菊期望,組建好班子後,為了扭轉大孟村官本位思想濃重的風氣,趙菊組織班子成員統一思想,制定制度。經過逐條舉手表決,大孟村迅速形成了12條制度。
“制定了制度就不能當擺設。制度制定後,有獎有罰,班子成員有3次以上違反制度堅決開除。這樣就很快形成為民辦事的氛圍,實現由官本位到公僕的角色轉換。”趙菊説。
強村固基激發農村發展新生機
“制度的約束,帶來思想上的徹底轉變。”趙菊告訴記者,在強村固基工程展開,確立班子成員,制定制度後,大孟村村委班子成員思想得以轉變,為民辦事、為民謀事的風氣逐漸形成。
“村裏很多做生意、做買賣的,當時經常斷電,冰箱裏存的東西都壞了,給村民帶來損失。”據趙菊介紹,當時大孟村村民飽受電力不暢之苦,這種負荷一高就斷電的窘境已經持續了30多年。
“當時我和村委班子成員一拍即合,決定改電。徹底解決村民用電不便的問題。”趙菊介紹,當時,戶外線、變壓器、表箱、表盒都可列入規劃,解決起來壓力不大。但入戶線的收費問題,卻讓趙菊感到棘手。
“鄰村也有經驗。有收150的,有收120的,有收100的。價格不等。我和村委班子成員商量後,決定收費100元。”而為了節省成本,趙菊和村委班子成員需要趕到新泰市,挑選符合國標,價格實惠的電線。
“我們能省則省,想用剩下的錢裝上路燈。讓村民過個平安年,光明年。”趙菊説。事遂人願,村委班子成員互相激勵配合,挨家挨戶到群眾家中説明實際情況。不到3天的時間,就將這部分款項收齊,“改電工程”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援。如趙菊預料,路燈也順利地照亮在大孟村上空。
總結在大孟村的工作經驗,趙菊告訴記者,在大孟村的時間裏,不僅個人能力得到鍛鍊,更重要的是強村固基工程順利展開,組建了一支為人民服務的隊伍。而在此過程中,趙菊説,自己得到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任什麼都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