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座原汁原味的蘇州園林

2016-07-06 18:04:15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美國西北,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中心繁華地帶,素墻黛瓦圍起寸土寸金一整個街區。

  圖説:蘭蘇園內的秀麗景色。 新華網記者 徐劍梅 攝

  美國西北,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中心繁華地帶,素墻黛瓦圍起寸土寸金一整個街區,飛翹的屋脊上蹲著防火消災的螭吻,檐口滴水瓦當做成蝙蝠形狀,鐫著五蝠捧壽圖案。綠樹掩映中,一對秀麗石獅鎮守在路口石牌坊下。

  素墻之內,有湖名箏,曲橋錦鯉,館榭亭臺,玲瓏太湖石假山刻著“萬壑雲深”。花木極繁盛,石榴花紅,芭蕉葉肥,或青或黃小杏般果子纍纍墜在老梅樹枝椏間。步移景易,陽光灑滿庭院,口鼻盈著花香,耳畔隱隱水聲,微風輕拂,觸目平和清雅,靜謐秀美。

  時空似穿越卻又不容錯認。水榭上,十幾個老年人在練氣功;回廊裏,父母帶著孩子按圖尋“寶”;亭閣內,有人捧書,有人寫生;臨湖茶舍,有人憑窗閒眺——全是些洋腔洋面孔。仰頭望,美國現代城市高樓,被園林“借入”景觀之中。

  這就是蘭蘇園——“中國境外最正宗的蘇州古典園林”。園名循中國傳統,一語雙關,既聯波特蘭的蘭、蘇州的蘇,又寓“蘭花甦醒”之意。美聯社曾稱讚她“是現代都市中心一片來自遙遠古代的綠洲,是東方傳統文化成功移植到西方現代社會的典型代表”。《時代》週刊今年推薦的波特蘭10大遊趣中,蘭蘇園列第七,是“波特蘭市中心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

 圖説:當地民眾在蘭蘇園內。 新華網記者 徐劍梅 攝

  從前,這裡曾是停車場。1985年,波特蘭市政專員邁克·林德伯格訪華,傾倒于蘇州園林之美,夢想在波特蘭建造一座中國古典花園。3年後,波特蘭和蘇州結為姐妹城市,轉年,非營利組織古典中國花園協會在波特蘭創立,使命就是“讓這個夢想活著”。

  市長換人,夢想沒被拋棄。1990年代中期,在新市長韋拉·卡茨的推動下,波特蘭市政府和美國西北天然氣公司簽約,以99美分100年租期,得到這個停車場,用於“讓生活在21世紀的美國人,和有1000多年曆史的中國江南園林的審美傳統對接”。

  有了地,還缺錢。波特蘭市政府把園林設計交給蘇州,又成立一家非營利組織“古典中國花園信託基金”募集建園經費,很多市民捐了款。1999年7月,佔地3716平方米的蘭蘇園動工,65位蘇州工匠來到波特蘭,按照美國現代建築安全和防震標準,工作了10個月,大多數建築材料運自中國,包括500多噸太湖石,這使蘭蘇園成為中國境外太湖石最大收藏處。

  建造蘭蘇園的同時,波特蘭成立了第三家非營利組織——波特蘭古典中國花園,負責蘭蘇園建成後的運營。2000年9月,總造價1230萬美元的蘭蘇園向公眾開放。16年後,蘭蘇園的年費會員超過4300人,義工超過200名,去年遊客達15萬人次。

 圖説:蘭蘇園內的秀麗景色。 新華網記者 徐劍梅 攝

  蘭蘇園並非某座蘇州園林的複製品,但蘇州建築師們因地制宜,在設計蘭蘇園時“最為完整地容納和平衡了蘇州園林藝術的各種要素”。當地園藝師又錦上添花,移種了400多種花木,多數原生於中國。海棠、山茶、牡丹、枇杷、桂樹、夏蓮秋菊,更不必説歲寒三友松竹梅……在中國文化中都具有特殊含義。園藝部主任格林·瓦爾科説,在蘭蘇園,一年四季都溢著花木的香氣。波特蘭人未曾指望11月能看花展,蘭蘇園的菊展給他們帶來意外驚喜。

  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中國江南千年鐘靈毓秀之氣,就這樣飄逸在一座美國現代城市最繁華的所在。外來遊客把蘭蘇園當成必至景點,本地居民把它視為“心靈的避難所”。73歲的史蒂夫·古德維希在蘭蘇園做了10年義工。他説,最難得的是蘭蘇園能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創造一方和平靜謐。手抱兩歲半女兒的遊客奧斯溫則説,他喜歡空閒時來到這裡,“讓心靈得到片刻自由”。蘭蘇園項目部經理孫韻芝告訴新華社記者,傍晚閉園後才能開始舉行的婚禮,已經訂滿了這個長夏。箏湖上的鎖月亭,10餘年來不知聽到多少對新人的愛情誓言。

  圖説:在蘭蘇園錦雲堂前練氣功的波特蘭老人。新華網記者 徐劍梅 攝

  孫韻芝説,蘭蘇園不僅是景點,是社區中心,也是中國文化開花散葉的地方。開園以來,很多美國人正是在這裡第一次邂逅中國文化,打太極、練氣功、下圍棋、學書法、賞盆景、做月餅,慶祝中國春節……蘭蘇園全年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超過500項,在剛結束的學年(去年9月至今年6月),3000多名中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來到這裡。

  “在美國人生活中留下一點點中國文化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的,”她説。

  湖山之間,真意存焉。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這樣的嚮往,天下人共得之。

  宋人羅願有言,林中芷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于外。文化的真正魅力,應如是。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