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到,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李洛發現,辦公室多了一些新面孔。這個“信號”提醒她,大學生的暑假到了。在李洛印象裏,辦公室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實習生出現,每到暑假,實習生會格外多。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針對大學生實習狀況進行了一項調查,共收到310余所高校大學生填寫的568份問卷。調查顯示,54.05%的大學生受訪者有過實習經歷;35.39%沒有實習經歷,但近期有實習計劃;10.56%沒有實習過,近期也沒有實習計劃。
李洛介紹,在她帶過的實習生中,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最小的才上大二,其中不乏為了實習而實習的跟風者。這些大學生實習,得到預期的收穫了嗎?
實習不符合預期為什麼
陪醫生查房,寫病例報告,看護重病號,這是高原見習期間的日常工作。高原是上海一所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局部解剖學課程上,他解剖過人體標本,但更多的時候,高原只能把小兔子、小白鼠當病號。大三,學校安排高原和他的同學到醫院實習。高原本以為實習期間可以為病人看診、治療,但實際上,他每天的任務仍以臨床觀摩為主,自己動手的機會幾乎為零。
這與高原想像中的實習有很大差距。“實習的時候,我們沒有像想像中那樣獲得足夠多的動手機會,有些‘運氣好’的同學可能會碰到一些闌尾切除之類的小手術。”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顯示,在306位有過實習經歷的大學生受訪者中,認為實習期間所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期望相去甚遠的佔20.19%,覺得差距較大的佔37.46%,7.82%的受訪者覺得實習收穫符合預期。
在武漢讀秘書學專業的李倩曾在放假期間來到一家事業單位實習。儘管單位的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李倩卻有些鬱悶。“每天早上到辦公室後的工作就是燒開水、打掃辦公室,下午則是複印文件、蓋章。”過於簡單枯燥的工作,讓李倩每天“剛上班就等著下班”,她向筆者坦言,以後再也不會找類似的實習或工作了。
走上實習崗位才發現不符合預期,不是一些大學生産生心理落差的唯一原因。發現自己工作起來吃力、專業知識或能力不足,也是大學生不滿意實習效果的原因。
高原在跟隨主治醫師查房時,時常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難以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這些以前並不會引起他足夠重視的細節卻很可能造成診治時的疏漏。
這個暑假,學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小華來到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做後臺優化檢測員。小華需要進行話統分析,配合前臺測試,做信令跟蹤。與高原類似,實習剛進行兩周,小華便感覺“壓力山大”:“學校裏學的知識很籠統,而工作中則要求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目前操作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