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又有一些父母開始籌劃著孩子的出國留學。
前些年,留學的理由通常很簡單,很多家長這麼説:高考不滿意就出國唸書了。但是現在,留學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因為,我國的教育環境已經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化。
與以往不同,今年的高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個省份外,其餘26個省份均選擇了全國統一命題的試卷。這一變化意味著我國的高考改革已經向縱深方向發展。其實高考改革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考試方式的變化,由高考改革帶來的選考和選學,勢必改變我國的高中教育:人生規劃、職業規劃不是從高考填報志願開始,而是不得不提前到高一階段。
留學市場的變化也在印證著這個趨勢。英國文化教育協會高級市場經理鞠琳琳在中國教育線上組織的“高考改革下的留學新選擇及如何走好留學第一步”主題沙龍上和在場專家分享了雅思考試的相關數據,從六七年前開始,高中生留學數量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到今天雖然19到22歲大學生依然是考試的主體,但18歲以下高中生增長速度是最快的。
留學低齡化帶來的不僅是年齡上的變化,更意味著留學不再是一種學業和專業的選擇,而是一種人生規劃的選擇。
那麼,高考改革等政策的變化對留學會有哪些影響?學生和家長們關注到了這種變化嗎?在這種狀況下應該如何進行準備呢?在中國教育線上組織的這次沙龍上,各路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答。
高考改革意味著評價方式的改革,社會上有一種觀念:當我們的評價方式改變了,是不是就能跟國外大學接軌了?
“與國外大學接軌,其實我們還在路上。”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方平説。雖然我們的考試已經變成了3+N,但是總的來説人才的選拔方式仍然是以一次考試為依據。
現在很多國家的高校都存在生源問題,既有數量問題也有品質問題,一些國家非常希望能招到中國學生。所以,也出現了一些大學認可中國的高考成績的情況,“不過,這些大學中真正頂端的大學很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説,我們必須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國外大學對中國高考成績的認可,跟我們國家是不一樣的,中國的認可是幾乎把高考分數作為唯一依據,而其他國家大學只是把這個分數作為錄取的參考。
“一考定終身還是考試只是一個參考”“高考成績是否能得到國外大學的認可”在很多專家看來,這些還都是我們跟別人表面上的差距,而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並不是一個高考改革能彌補的。
不久前美國ACT考試因為泄題,取消了在中國香港和南韓的考試,後來又有人澄清所謂的泄題是一場烏龍:題目並沒有洩露,考試前流傳的那些“真題”只不過是一些輔導機構的預測和押題。
在這裡我們並不去探討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關鍵是國內外對這種“押題”行為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在國內接受過教育的人似乎都有這樣的經歷:在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試前都會有老師押題。“甚至從小學起就是這樣的。”儲朝暉説,很多老師都會在考前押題,甚至對押中題的人高看一眼。
但是這種中國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在國外就會被看作是作弊。
在眾多專家看來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差距。“出國留學要過語言關大家都認同,但對於留學的孩子來説,最大的挑戰還不是語言而是品格和思維方式。”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説。
專家指出,我們的基礎教育通過考試不斷分流學生、分層學生,對孩子的品格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很小就開始認為“不作弊、不搞鬼不行”。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給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性,因此出國留學不再是“背水一戰”,這就要求中國的家長在孩子留學問題上有更加理性的思考。正如程方平所説,一個孩子出國留學只有帶著自己優秀的文化,才能跟人家平等對話,如果都是“英文比中文好的”,那麼最終的收穫只能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