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個人繳費比例或將上升(圖)

2016-01-11 11:20: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闞金劍 字號:T|T
摘要】隨著醫療費用的上漲和保障水準的提高, 醫保基金中長期支出壓力加大,居民醫療保險的鉅額財政補貼風險正逐步顯現。《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2016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個人繳費比例或將上升。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個人繳費比例或將上升(圖)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個人繳費比例或將上升(圖)

  【醫保個人繳費比例或上升】有業內人士擔心,我國的居民醫保已經出現了“泛福利化”傾向。

  隨著個人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個人的繳費責任並沒有相應提高,這給公眾一種印象:居民醫保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似乎更像一種福利,而不是保險。據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有過財政投入與居民繳費同步增長的想法,卻擔心提高居民個人籌資會降低參保人的參保積極性,影響參保率。

  “只要是保險,都要精算,精算自然是中性概念。原來制度過度依賴財政,好像天經地義,這是不對的,因為社會保險必須精算平衡,不能把保險當福利。”一位財政部人士表示,財政應該補貼居民醫保,但不應該補貼到這樣高的比例,未來應該降低財政補貼在居民醫保籌資中的比例,“恢復到財政出一塊,個人出一塊。”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認為,居民醫保目前籌資比例不合理,籌資水準的增長主要依靠財政,財政補助在整個籌資比例方面佔的比重過大,個人繳費所佔比重很小,會導致未來醫保基金的壓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大多數地區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可以達到70%甚至超過70%,與職工的報銷比例也就相差10個百分點,而職工醫保與居民醫保在籌資方面相差幾倍,這就導致籌資機制與醫保待遇之間出現了一些扭曲的現象。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醫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也認為,財政補貼比重過大,不僅帶來財政是否可支撐的問題,也使得居民醫保有滑向福利制度的危險。完善居民醫保籌資機制的基本原則,是回歸社會保險屬性。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