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求路于實體金融夢更近 築巢已成待鳳來

2016-08-02 09:40:4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沿濟南經十路一路向東,過燕山立交橋後,道路兩側拔地而起的座座高大寫字樓已成群落。2015年7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到齊魯銀行調研時指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定位是根植實體經濟發展的産業金融中心,齊魯銀行要緊緊扣住産業金融中心定位來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

  沿濟南經十路一路向東,過燕山立交橋後,道路兩側拔地而起的座座高大寫字樓已成群落。這些高層建築的名字裏,基本都帶有“國際”“金融”“財富”等標簽。在它們的襯托下,規劃中的濟南中央商務區已具規模。

  從事證券金融業務的張宇,驅車路過這裡,他指著濟南中央商務區説,“那就是濟南金融中心的核心集聚區”。3個月後,他的公司將入駐這裡。目前,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配套扶持政策業已出臺,以濟南中央商務區為核心載體的金融集聚區建設全面推進,一個立足山東、輻射周邊省份、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區域性金融中心正在加速崛起。

  定位之後待展卷

  在7月27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濟南首次將金融中心的發展進行了精準定位,確定要突出濟南特色,打造區域性産業金融中心。區域性産業金融中心——距濟南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確定“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目標定位,已過去一年有餘。這一次的“區域性産業金融中心”,是對金融中心的進一步詮釋和更精準的定位。一年後的遞進式界定,讓濟南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目標明確。2015年濟南相繼出臺了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指標體系、三年行動綱要和2016年主要目標任務,進行了系統的頂層設計,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7月27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在講話中表示,金融的要義就是服務實體經濟,離開實體經濟,金融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京滬兩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間,我們要實現錯位發展,就必須在突出濟南特色上下功夫。”

  其實,濟南金融中心的建設,不但在兩端有既有的京、滬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有崛起的青島財富管理金融中心。差異化、錯位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智選之策。最終,濟南將要創建的金融中心加上“區域性”和“産業”兩個標簽。

  濟南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徵認為,區域性産業金融中心可以理解為,一種更加旗幟鮮明地定位於和服務於實體産業經濟的金融業,與單純發展金融行業不一樣。早在一年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已建議濟南的金融中心建設定位為金融服務産業和實體——“金融業是為實體經濟、實體産業、實體消費服務的。實體與金融必須平衡發展,金融要服務於實體。”

  此後,濟南要解答金融的區域性與産業服務關係這一難題。即,金融中心的輻射範圍和能力如何擴展?金融中心如何在産業發展中積極作為?

  築巢已成待鳳來

  金融中心該是什麼樣子?

  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紐約的華爾街、倫敦的金融城、上海的陸家嘴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金融機構旗幟飄揚的金融聚集地。後發的金融中心,與自然形成的不同,要將“築巢引鳳”這項工作前置。

  濟南中央商務區的規劃和崛起,是金融中心“築巢”的一個縮影。市金融辦主任王毅説,濟南中央商務區就是濟南作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集聚區。在北至工業南路、南至經十路、西至華陽路、東至奧體西路3.2平方公里範圍內,依託“高大尚”建築風格、便捷的交通路網、繁華的商貿服務以及完善的配套設施,規劃佈局金融業態,形成以銀行、保險、證券為支撐,以私募基金、融資租賃、財富管理等新金融為突破,切實強化片區金融商務主導功能。通過政策驅動和市場選擇,吸引金融機構入駐中央商務區,將濟南中央商務區打造成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集聚區和新的金融增長極。

  巢已築,引鳳難。

  去青島黃島區出差浮光掠影地走一趟,在濟南從事保險業務的韓冰感受到兩地的差距:在黃島區一條街上,南韓産業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澳新銀行等外資銀行有七八家。而在濟南,只有4家外資銀行。其實,韓冰不知道,青島外資銀行的總數比他看到的要多不少,是18家。

  任何一個金融中心,都要有大量的金融機構支撐,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外資銀行入駐。金融中心的起步靠招商,但決定性因素並非在此。

  截至目前,濟南中央商務區及輻射區域內已建成商務樓宇超過200萬平方米,共有建設項目69個,已入駐重點企業450余家,省級總部近30家,金融服務業機構65家,代表性的有中國人壽、北京銀行等,招商取得顯著成績。

  成績依然不能掩蓋差距。外資銀行和境外金融機構選擇青島,是為經濟實體服務,韓日外資銀行數量與青島外貿和外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這些外資銀行進入青島時最主要服務和依靠進出口貿易,如今除開展常見的貿易融資、匯兌業務外,已涉及人民幣業務,涉及企業貸款、住房按揭貸款和個人理財産品等。濟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葛金田分析稱:“濟南的短板在於産業結構不太合理,産業經濟效益較低,龍頭企業偏少,産業轉型升級困難。雖然也設置保稅區,但與青島相比,濟南外向型經濟偏弱。”

  苗根尚淺待澆灌

  “大企業不缺錢銀行往上硬湊送錢,小企業缺錢銀行釜底抽薪保平安”——這可能是當前銀行借貸風險規避舉措下的通病。新常態下,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饑渴比任何時候都更迫切——

  山東秦老太食品有限公司從1993年成立以來,基本靠自有資金一步步發展起來,幾乎沒向銀行借過錢。企業老總秦文説,就算能一步步通過銀行審批,往往要比基準利率上浮30%,甚至40%、50%,而企業的利潤還不到10%。

  説起企業融資借貸難,一位財經觀察者坦言,“企業要貸款,明擺著是資金週轉遇到問題,但加點水也許能救活,但是不加水,最後都徹底乾枯。明明看上去長在一塊沃土裏,但苗根尚淺,需要資金澆灌。”

  濟南一景區想嘗試新興的“門票收入質押融資”,但找不到認可他們的金融機構。此類方式,在曲阜“三孔”景區使用過,並獲得2億元貸款。銀行敢做的原因是“他們是國有景區”。對於私營景區,特別是我剛起步的景區,銀行有顧慮。濟南創客王斌拿著項目找風投,但有意向的多為北京、上海等地風投公司,沒有一個濟南本地的。

  2015年7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到齊魯銀行調研時指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定位是根植實體經濟發展的産業金融中心,齊魯銀行要緊緊扣住産業金融中心定位來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

  濟南“四個中心”建設,給本土金融機構以成長沃土,但要借機發展,實現突破,並非易事。

  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從2011年開始,省、市兩級相繼出臺文件,提出建設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金融中心也被寫入濟南市的“十二五”規劃中。但在此後,並未獲得相應的重大項目傾斜和政策支援,且缺乏相應的聯動機制。這被認為是金融中心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2016年6月29日,我市出臺《濟南市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促進金融業發展若干扶持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這是一個期待已久、體現真金白銀的政策體系。

  操作層面,國內正在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很有參考價值。以青島為例,2015年7月,青島市爭取到開展南韓銀行機構對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內企業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成為全國首個唯一一個允許境內企業從南韓銀行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的試點區。試點半年時間,辦理30筆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匯入金額20.46億元,平均貸款利率低於境內基準利率近兩個百分點。這是青島外資銀行金融創新的重要體現,並得益於當地的積極爭取。

  相比于青島,濟南打造區域性産業金融中心是發揮地域特色的必由之路。堅持以産業為本、以金融為用,使實體經濟的支點作用和金融工具的杠桿作用共同發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資金資本支撐。完善思路舉措,針對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著力發展産業基金、投行、私募、風投、眾籌、租賃、擔保、財務總部、資産交易等産融聯合業態,廣泛吸納産業金融資源,實現産業與金融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而且,還要借鑒先進經驗,形成符合濟南實際的産業金融發展新模式。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