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在山上覓食。
文/片齊魯晚報記者唐園園
動物明顯增多林間有松鼠跳舞
今年80歲的李成泉是千佛山的常客,他從少年時期就喜歡在山上轉悠。這幾年千佛山的變化,他最願意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山上的人文景點變多了,晚上的路燈變亮了,小廣場上的木椅子隨處可見,裸露土地幾乎看不到了。李成泉是大舜藝術團的團長,每天藝術團都會在千佛山臥佛東側百餘米的叢林中排練演唱,上月某天早晨,正在排練的老人們突然發現排練隊伍旁邊多了幾個“看客”:三四隻小松鼠在樹林中的枝丫上來回跳躍,“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活潑得很。”李成泉一使眼色,示意大家停止排練,藝術團的老人們像孩子似的觀察起樹上可愛的小動物來。
“我在山上逛了幾十年了,還真是頭一次見,太驚奇了。”7月27日,李成泉回憶説,尤其是近兩年,千佛山上的動物似乎一下子多了不少。“每天早晨八點多,我們就會在林中練聲,這時樹上就會有布穀鳥跟著唱,每次還都唱在拍子上,太有靈性了。”
熟悉千佛山的李成泉會驚奇地發現意外來客,但即使是頭一次來到千佛山的遊客也會發現千佛山的靈動。近日,齊魯晚報記者從千佛山西門進入景區,沿丁香路一路向上,夏日特有的蟬鳴聲一路相伴。路兩邊的草地中,時不時地傳出幾聲蛙鳴,趣味盎然。
“在市區還能聽取蛙聲一片,真是太不容易了。”家住千佛山附近的胡女士説,前些日子她帶著孩子在千佛山上游玩時,兒子聽到青蛙叫聲疑惑不已。“現在市區內哪還有地方能聽見青蛙叫聲啊?這對孩子就是上了一堂生動的生物課啊!”
常逛景區的市民和景區工作人員都表示,千佛山上小動物的增多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尤其是今年景區內的鳥類、青蛙、松鼠等數量明顯增加。“秋冬季節,千佛山上方經常會出現‘鳥雲’,看著像一片烏雲,其實是一群鳥飛過,在集體覓食。”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麻雀、斑鳩、花喜鵲、灰喜鵲隨處可見,時不時還能看見小山鷹。
山體上“動刀子”澇時儲水旱時放水
這些生物是從哪來的呢?現在能有多少種呢?這些問題即使是景區相關負責人也説不清楚。“2003年,景區從東北大興安嶺林區引進3000多只野生小松鼠,讓它們在千佛山安了家。”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幾年過去了,當時的小松鼠已經多年不見蹤影,這兩年又重新出現在市民視野中,著實令人驚奇。
若説小松鼠還有歷史可循,那青蛙在千佛山中可真算是新奇的生物了。青蛙的生存離不開水和潮濕的環境,稻田、池塘、水溝或河流沿岸的草叢是它們最願意潛伏的地方。千佛山上少水、儲水難,為何原先硬邦邦乾巴巴的山忽然之間變得濕潤,有了靈氣呢?
去年春天,千佛山西區先進行海綿工程建設試點,通過改變地形地勢,將下的雨儲蓄在了景區內,水留住了,景區就變得有了靈性,目前千佛山西區也是山體中生態最豐富的區域。
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之前山體整個是斜坡,每年汛期雨水自山頂沖刷而下,經常把苗木、泥土沿水道衝到景觀路上,既造成了水土流失,又影響園區景觀。”對於這點,住在千佛山東門的李成泉感受特別深,“之前下雨,‘嘩啦啦’的,路面根本沒法看,現在山洪暴發似的情況沒有了。”
如何把水留住?如何能做到澇時儲水、旱時放水?千佛山在山體上動了不少“刀子”,如今山體才出落得水汪汪。7月22日中午,記者在千 2?c佛山看到,剛下過雨的景區道路上幾乎見不到積水的情況,道路清爽乾淨,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將整個道路遮在林蔭下。
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山體綠化時,會採用魚鱗坑、下沉式綠地、水準階等多種“海綿體”來收集雨水。如在緩坡採用沿等高線砌壘水準階的方式綠化,增加山體對雨水的滯留面和滲透量;在山間小道上設置導水槽,將順流而下的雨水導入兩側植被綠地,確保留住雨水;在植被選擇方面多采用鄉土樹種,儘量維持山體原有生態環境,增加雨水蓄積能力。
“這是一處蓄水池,用來收集雨水。”景區相關負責人指著觀音寺旁的一處觀景平臺説,這個平台下面是一處能儲蓄雨水的水池。近幾日的幾場雨水已經將蓄水池積滿。“等到旱季的時候,就會用這些水來澆灌山體內的綠植,起到節水保泉的作用。”
打造園林水系景觀城中山變城中花園
在千佛山西區有一處“雨水花園”,下完雨的水池中溢滿了水,周圍的植物生長得十分茂盛。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建造雨水花園之初,在其周圍撒了三四十種野花種子,到了開花季,大量的蝴蝶就在其周邊翩翩起舞。
所謂的雨水花園,其實就是滲透塘的升級版。在山體公園建設中,對雨水的收集利用十分普遍。“滲透塘就是在低窪地段鋪上一層鵝卵石做生態裝飾,到了雨季,雨水會自然停滯,並緩慢滲透。”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留住水只是初級目標,如何將水系和景觀結合形成美景才是目的。“千佛山景區的建設更偏重景點打造,將‘海綿城市’理念貫穿其中;新建山體公園會先補植苗木,建設雨水收集系統,再建設基礎設施,打造景點。”千佛山風景區管理中心主任焦玉忠曾説,景觀和諧美觀是項目建設的首要目標,像西區的雨水花園,有水時要充滿靈性,沒水時也得景色宜人。
有了水,在池邊周圍種植的黃花鳶尾、花葉蘆竹、千蕨菜等水生植物生長旺盛,不但涵養了環境,還吸引了鳥類飲水、青蛙棲息、蝴蝶飛舞,逐漸形成一個可觀可用的微型濕地景觀。
記者了解到,千佛山景區今年正在逐步增多類似水系景觀的打造,收集水、利用水,打造水系景觀和微型濕地景觀。
2016年,千佛山景區在彌勒勝苑大佛西南側修建了一處旱溪,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安裝假山石約100噸,還砌壘了水準階及擋土墻;在萬佛洞東側山谷上部加建了三道攔蓄擋墻;完成了慈雲谷中段水系收集系統,其中修築滲透塘約200平方米,鋪設旱溪約100平方米,砌壘水準階約200米,安裝假山石約500噸,栽植喬灌木約3000株,種植地被約6000平方米。
最值得一提的是,千佛山南門要打造一處地上水系景觀。原先從千佛山東南部到南門區域是一條狹長的水道,而現在景區要將海綿城市建設和園林造景融合,打造出一個新景點,為遊客和市民提供一處休憩遊玩的地方。“在區域內建設水準階、旱溪、滲透塘、截水溝、木棧道、水榭等工程內容,並與園林景觀相結合,形成有園林景觀效果的雨水增滲收集利用系統。目前,該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大千佛山景區衝擊5A景區正在進行中,作為一個整合的概念,大千佛景區是以千佛山和千佛山南邊的佛慧山為核心,涵蓋千佛山、佛慧山、平頂山、蚰蜒山、金雞嶺五大景區。目前,除了千佛山外,佛慧山、金雞嶺都在進行海綿工程的施工。
不久之後,濟南市民不僅能擁有一座鑲嵌在市中心的山,而且會是有多個連成片的、帶有水的靈氣的、充滿活力的園林景觀的市民休閒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