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臨河被污染河水漆黑成墨色
齊魯網4月29日訊 今年春旱相當嚴重,不少地方的農民都在為澆麥子發愁。可前幾天,德州市陵城區和臨邑縣的幾位農民跟記者聯繫,説他們那裏黃河灌渠裏有水,但是這水都是黑色的,而且用這水澆過的麥子,現在已經開始發黃,不再生長了。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農科頻道《熱線村村通》報道,記者來到了德州市陵城區鄭寨鎮的老官張村,看到眼前的這片麥田,遠遠看去,地裏的麥子綠油油的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是走近一看,麥子的根部附近已經開始枯黃。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幾十米遠之外,就有一片沒出問題的麥田,這一比就明白怎麼回事了。村民隨手拔了一顆麥子和在自己家的麥子進行了對比,沒出問題的麥田裏的小麥一點黃顏色也沒有,而且比出問題的小麥明顯高出一大截。據村民介紹,沒澆以前這兩塊麥田的小麥是一樣的。論土質出問題的麥田比沒出問題的麥田還好。
兩塊地唯一的不同,就是澆地用的水不同。老官張村的村民大多是三月底四月初澆的地。十多天后,大家才發現小麥出了問題。如今地頭的水渠已經幹了。但村民們説,現在依然可以看出當時的水有多臟。
在用臟水澆過的麥子地裏,記者隨處都能找到一些白色粉末。村民們都説,現在麥子長成這樣,減産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村民説:“往常年打一千一二的話,這樣也就四五百斤、三四百斤的。“老官張村村主任張春然告訴記者,村裏一千多畝地,得百分之七八十的這個樣。這不光是減産的事,還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老官張村五十多歲得癌症死的,最近這三年就有八個。
村民們説他們澆地的水全都來自一條引黃灌溉的水渠,水渠名字叫做禹臨河。沿河的六七個村莊,小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隨後,記者和當地的村民一起來到了禹臨河。一眼望去,禹臨河河水就是一片漆黑的顏色。沿河的這片麥田屬於德州臨邑縣臨盤鎮的後楊家村。小麥的情況和老官張村基本一樣。
村民們説,禹臨河被污染這件事情,許多年來領導們一直就知道,但是一直也沒有治理過。村民楊傳勇説,“實際領導們知道這個水不好了,前年我的麥子澆死了,一畝地陪一千二百塊錢。去年澆死了,一畝地給了三百塊錢。今年澆死了,去找沒人問了。找管區書記,説我們吃慣了這個便宜食了。我們的麥子實實在在就是澆死了,我們是找便宜嗎?人都是有良心的。”
那麼這禹臨河裏的污水,又是從哪來的呢?村民們領著記者前往他們懷疑的污水源頭。村民楊傳勇介紹説,這個河叫五分幹渠,在這裡根禹臨河交匯的。從這個交匯口往上游二十米,那裏的水澆地就沒事。
一眼望過去,這個五分幹渠的水比禹臨河還要臟一些。不光河水漆黑,河岸邊也是寸草不生。村民們説,他們在五分幹渠旁邊的地裏,發現過一條埋在地下的,疑似排污的管道,之後村民把管道毀了。現在,他們懷疑新的地下排污管道,在這個岸邊有些塌方的地方。
在五分幹渠西側幾百米遠的地方,有一座化工廠。村民們説,到底是哪家工廠排的污水,他們現在也沒有什麼憑證。村主任張春然説,“我們找環保局反映過多次,他們説污水是從臨邑過來的,我們陵城管不著人家。”村民現在希望政府、有關部門把這個禹臨河好好的治理一下子,能讓子孫後代好好的活。
污染涉及到臨邑和陵城兩個縣區,到底該歸誰管呢?帶著村民們的問題,記者來到了德州市的環保局。德州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跟局領導彙報之後,説讓記者還是到臨邑縣環保局了解情況。工作人員説:“因為是當地的事兒,你們還是過去了解了解,我們給督促督促。”
於是,記者再次回到臨邑。臨邑縣環保局方面並沒接受記者的採訪。只是向我們提供了這麼一份沒有蓋章的書面説明。聲稱禹臨河和五分幹渠不是河水發黑而是河床發黑,以後他們會加強對相關河段的巡視。
“不是河水發黑而是河床發黑”這樣的答覆真是讓人不知道説什麼好,河道水漆黑,麥子年年亡,在事實面前,記者希望德州市環保局、臨邑縣環保局能夠到當地調查一下情況,出臺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誰家的小麥澆壞了賠給誰家一點錢。畢竟,除了錢、除了地,咱還得為沿河的子孫後代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