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劉在亮眉清目秀,由於12歲開始就一直在病痛中度過,劉在亮在後來的幾年裏沒有留下什麼照片。(攝影 于鵬)
劉在亮的父母告訴記者,雖然兒子已經不在了,但是希望能夠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得益於劉在亮的角膜和器官捐獻,五名患者因此獲得了新生。(攝影 于鵬)
齊魯網濟南4月3日訊(記者 張帥 滿倩 于鵬)劉在亮的眼睛一直在亮,劉在亮的生命永駐人間。
2012年2月6日,農曆正月十五,在病痛伴隨了10年之後,21歲的劉在亮在昏迷中離開了人世。隨後,他的兩個角膜,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分別送往3個醫院,並移植到了5名患者身上。
隨後,劉在亮的遺體在火化後,骨灰撒入大海。
2016年4月1日,濟南市長清區福壽園,劉在亮的父母輕輕撫摩著角膜捐獻者紀念碑上的名字,淚流不止。
生於1991年8月的劉在亮是章丘繡惠鎮三星村人,2002年的一天,正在上學的劉在亮突然發現自己的眼睛看不見了,隨後被確診為顱咽腫瘤。接下來的10年間,劉在亮一直在失明與復明間掙扎,從手術後到2005年第一次復發,在漫長的10年裏劉在亮先後五次與病魔殊死交鋒。
“3次開顱、2次穿刺引流。”劉在亮的父親劉志玉告訴記者,醫生曾經把一張手術現場的照片拿給自己看,劉志玉看到驚險的手術現場幾乎站立不住。醫生告訴他,這种先天性疾病治愈率為千分之五,“我們求醫這麼多年,還沒遇到治愈的例子。”
隨著一次次的折磨,劉在亮的求生慾望也在減弱,“太受罪了,很多年紀大的人一生也沒受我這麼多的罪”,劉在亮曾經這樣悄悄告訴自己的姑姑。
一天,一個淄川病友來探病,交流中表達了死後要捐獻器官的願望。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裏,劉在亮的心靈一下子被點燃了,“我以後也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劉志玉表示了反對,“在咱們農村,這樣的觀念還不能讓人接受。”他這樣告訴孩子。
劉在亮的母親則考慮的更為直接:“孩子生前受了那麼多苦,怎麼忍心再讓他走了以後還要受那個罪”。
隨後劉在亮之後又表達過捐獻的想法,但夫妻二人並沒有能夠下定決心。劉在亮在2012年年初因為病情嚴重陷入了昏迷,雖然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醫院進行了最大努力的搶救,但是生命卻一點一點的流逝。
劉志玉最終下定了決心,要滿足孩子的最後一個願望。去世後的幾個小時裏,劉在亮的角膜和腎臟、肝臟被取下,飽含生命的祝福,為另外的人帶來新生。
“2012年正月十七。”尚翔(化名)清楚的記得自己動手術的時間。因為患有圓錐角膜,尚翔的視力從2011年9月開始急劇下降直到右眼完全失明。“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尚翔這樣形容自己看不見的那半年。“我算是比較幸運的,很多患者可能要登上好幾年才能等到一個角膜,我正月十六到醫院,第二天就安排了手術”,雖然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角膜來自於誰,但他表示這是自己最應該感謝的人。“我想,今後我想帶著家人走更多的地方,去看更多的美景,讓這枚角膜真正的主人也能看看這個世界。 ”
田虎(化名)則沒有尚翔這麼幸運,從7歲因為石灰灑進右眼導致失明,直到2012年移植角膜,等一枚眼角膜足足等了36年,對老田來説,這枚角膜異常珍貴。“活了大半輩子了,其實早就放棄了眼睛能變好的念頭,對於角膜的捐獻者,我老田真的除了感謝無以回報。”
“眼睛好了以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開車。”在他心裏,一直裝著一個夢想。
這也是劉在亮父母的心願,兒子雖然離開了,但生命的一部分卻依然在發光發熱。劉在亮的作業本上,記者發現在一道閱讀理解題中,他是這麼作答的:“做人要有骨氣,要自立自強,自尊自愛。人死了,靈魂也不能死。”
記者了解到,現在每年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例可達百萬之多,但可供移植的器官總數卻有限,供不應求,每年死後願意捐助器官的公民數量仍佔少數,為器官移植治療帶來諸多限制性因素。
據山東省紅字會統計,近年來山東有2500多名重症器官衰竭患者和角膜病患者受益。山東全省已累計遺體捐獻登記報名7423人,實現捐獻1086人;角膜捐獻登記報名5789人,實現捐獻750人;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報名3274人,實現捐獻396人。截至目前,濟南市遺體捐獻登記報名2051人,已實現捐獻229人;器官捐獻實現27人;角膜捐獻登記報名653人,實現捐獻1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