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傅軍:企業稅負過高 增值稅率可降至12%

2016-03-04 09:12:11 來源:齊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3月3日上午,當被問到今年“兩會”的關鍵詞時,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給出了“供給側改革將給民營經濟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回答。

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認為,目前,我國增值稅率高達17%,可考慮下降5%,調整至12%。

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認為,目前,我國增值稅率高達17%,可考慮下降5%,調整至12%。

  齊魯網北京3月3日訊(特派記者 蔡曉彤)3月3日上午,當被問到今年“兩會”的關鍵詞時,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給出了“供給側改革將給民營經濟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回答。他建議,全面減輕企業稅負,充分發揮稅收政策作為需求側政策和供應側改革連接點的作用。
  
  面對世界經濟錯綜複雜的形勢和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局面,黨中央于2015年年底適時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思路,期望通過提高社會需求尋求經濟的新增長、新動力。
  
  “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的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的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傅軍認為,其重點就是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降低企業成本,化解産能過剩,優化企業重組,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在他看來,供給側改革將引發經濟蛋糕的重新分配:減稅將導致生産凈稅額佔比下降,加速折舊和産能去化將導致固定資産折舊佔比短期上升、長期趨降,降低成本和産能去化將導致企業營業盈餘佔比上升。
  
  目前,“供給側改革”已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詞和媒體爭相探討的焦點,但傅軍認為,這一説法更多的是停留在思路上、意識上和説法上,還沒有操作細則的出臺和過硬措施的落地。他建議國家要儘快拿出幹貨,真正的使具體政策儘快出臺。
  
  鋻於此,傅軍提出5項建議,助推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在供給側改革中的發展,確保中國經濟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傅軍建議,應全面減輕企業稅負。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宏觀稅負大約在37%,已進入一個高收入國家階段。在高稅負的重壓下,企業難以快速擴張、搶抓機遇,也無力大幅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因此,國家應借助“供給側改革”的契機,全面降低企業有效稅率:一是降低增值稅。目前,我國增值稅率高達17%,可考慮下降5%,調整至12%。二是降低所得稅。傅軍説,就大型企業而言,25%的所得稅還算比較合理,但對中小微企業來説,這個稅率明顯偏高。國家可根據企業規模差異區別對待,對尚處於成長期的中小微企業予以20%的低稅率優惠。三是進行財稅制度的改革。簡化稅制,國家要加快推進“營改增”等稅改步伐,通過給企業更多的減稅減負讓利,充分發揮稅收政策作為需求側政策和供應側改革連接點的作用。
  
  其次,大幅調降不合理費用。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承擔的社會綜合成本較高。其中,“五險一金”的標準過高,脫離中國發展實際,使企業與員工都不堪重負。還有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附加費、防洪基金、職工教育基金、殘疾人保障金等等,都加在企業頭上,日常所需的水、電、氣、油等價格也比發達國家要高。同時銀行利率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相比也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使企業的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社會綜合成本,使中國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優勢,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因此,國家應根據中國國情和企業實情,取消一切不合理的亂收費,下調貸款利率,降低“五險一金”標準,為企業減免相關附加費用,切實提升企業盈利水準和核心競爭力。
  
  他還提出,要讓市場真正在配置資源中發揮作用。建議國家在“供給側改革”中進一步簡政放權,出臺和完善實施細則,更多運用市場化機制,破除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制度性障礙,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活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有效提升整體經濟體運作的效率。
  
  另外,積極推進企業並購重組。目前,一些經濟行業不景氣,甚至有很多企業需要“退出”。這就是調整産能過剩的陣痛。傅軍認為,必須堅決剔除那些年年虧損嚴重,依靠信貸資金和財政補貼維持生存的“僵屍企業”。但“剔除與退出”並不意味著浪費資源,而是進一步重組、並購,重新整合資源。通過重組、並購,能形成一種集中度、效率、水準更高的結構,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因此,國家要加大力度推進企業重組、並購,支援民營龍頭企業參與更多國有僵屍企業的改革,充分激活國有存量資本,同時也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投資民營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互利雙贏。
  
  傅軍還建議,鼓勵中國企業加速創新。“中國企業一向“大而不強、快而不優”,這是長期以來與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有關的。”他説,與世界發達經濟體相比,30多年來,我國主要依靠要素驅動、投資驅動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由此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品質不高、效益不好,産品多在中低端水準上參與競爭,在國際産業分工中賺的多是苦力錢,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偏高,受制於人。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