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轉瞬即逝,當記者再次踏上臨沂莒南縣坊前鎮通往岔河村的道路時,這裡早已不是3年前的模樣,嶄新的柏油路彰顯著新農村的氣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再往遠看,綠油油的莊稼正長得旺盛,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現場圖
3年前,89歲的爺爺和13歲的孫子朱龍新在這個村裏相依為命,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們是本報當年“新年圓夢”活動的救助對象。如今,有了愛心企業和好心人的關懷,3年前吃穿都成問題的祖孫倆,如今終於過上了溫飽的生活。但如今,爺爺已老,孫子還尚未成年,這已成了92歲爺爺的心病:“我走後,剩下他一個人怎麼過,誰來教育他成人?”
靠救濟為生 花一分錢也記在賬本上
5月4日,一個晴朗的午後,記者推開朱龍新祖孫倆住宅的院門時,滿園綠色映入眼簾。儘管已92歲高齡,但勤勞的習慣始終保持,院子裏的空地被爺爺整理出來種了菜,時常澆澆水,使祖孫倆吃菜不成問題。
這裡是他們的“新”住所,3年前,他們住在全村最古老破舊的屋子裏。“這是他父母生前住的宅子,那個老房子實在不能住了,我們祖孫倆就搬這裡來了。”朱龍新的爺爺一邊把記者讓進屋裏,一邊介紹著。
3年前談起以後的生活爺孫倆十分惆悵
在本報2013年的“新年圓夢”活動中,記者曾採訪過這祖孫倆,那時朱龍新還是個13歲的男孩,如今又長出一頭高,現在正在坊前中學念初三,馬上就面臨中考。“聽他老師説,龍新學習還不錯,考高中應該沒問題。”一旁的志願者魯統利説。
在朱龍新休息的房間,床頭的櫃子上疊放著一些衣物。“這是好心人送給我和爺爺的棉襖,我把它們洗好了收起來,冬天再拿出來穿。”朱龍新説,因為爺爺年紀大了,爺孫倆的衣服都是他負責洗。
朱龍新的爺爺對家裏的每一筆支出都詳細記錄在冊
在爺爺的炕頭,記者發現一個小本子,封皮上寫著“現金日記賬”幾個字。翻開本子,密密麻麻記錄著祖孫倆從2012年以來的各項開支,大到半年幾十元的水電費,小到幾毛錢的針頭線腦,都做了詳細記錄。
“政府和好心人救濟咱的錢,都是對俺們最大的恩惠,不能亂花一分,這些年每天的開支俺都記著呢。好心人送來的各種物品俺也都記著呢,清清楚楚記在這裡。”老爺爺用手指了指胸前。
3年前一盞電燈是朱龍新家裏惟一的電器
厄運接二連三 祖孫倆艱難度日
眼前這位九旬老人,和3年前比起來,精神頭不差什麼,只是清瘦了許多。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經本報“新年圓夢”活動的報道,曾感動不少市民落淚。“我就是個孬命,孩子跟著我也受苦。”3年過去了,當記者再次看到這爺孫倆時,當年老爺爺説的這句話依舊在耳邊迴響。
朱龍新一家人的命運非常坎坷。朱龍新的奶奶在33歲時就沒了,自此,朱龍新的爺爺便一個人拉扯3個兒子,既當娘又當爹把他們撫養成人後給各自成了家。其中,二兒子娶了個傻媳婦,生了朱龍新。
如果生活就此繼續,倒也能順利過下去,可厄運接二連三降臨到這個家庭。生下朱龍新後,其癡呆的媽媽病情加重,後來嚴重到生活不能自理。朱龍新出生才幾個月就由爺爺撫養。朱龍新的爸爸除了要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要天天料理傻媳婦的吃喝拉撒。承受不了重壓的他,在朱龍新4歲時就過世了。
朱龍新的爸爸去世後,這個家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日子艱難地熬著。朱龍新6歲那年,媽媽也去世了。此後,朱龍新便和爺爺在老屋裏相依為命。
“我還有倆兒子,可是他們連自己都顧不了,哪還顧得上我們這一老一小?”朱龍新的爺爺説,大兒子今年71歲,腎炎、肺氣腫、腦梗塞等一身疾病纏身,自個兒都顧不上,而且家裏也貧困。三兒子幾年前得了絕症,接著也去世了,撇下兩個女兒。
“就是這麼一個家庭,我説我就是個孬命。”老人説起過去的事總是嘆息。
祖孫倆隔著76年光陰 爺爺:我走後他咋辦?
朱龍新從小由爺爺帶大,從記事起,家裏便只有爺爺,在他的人生概念裏,家就是爺爺,就是他們居住的老屋。16年了,爺爺將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撫養成一個健康的少年,他們一起經歷過嚴寒和酷暑,一起面對饑餓與困頓,他們所經歷的艱苦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之間的感情可能外人永遠無法感受。
“我已老,你還小。”目前,這是爺爺考慮最多的問題。他們之間畢竟隔著76年光陰。“如今我已92歲了,就算老天再多給我幾年光景,我還能陪他走多久?”説起這個,爺爺一臉惆悵。
4日朱龍新説他除了小學二年級沒獲獎外年年都有獎狀
“好好學習走正道,將來自己成個家、立個業。假如不好好學,怕是連媳婦也找不上,將來一天我走的時候也不會放心呢。”爺爺看著朱龍新,語重心長地説。
自從2013年祖孫倆的故事被本報報道後,不斷有好心人來關心、救濟他們,其中郯城的孫先生每年都要到他們家裏幾趟,哪趟也不空著手,總是給祖孫倆帶去米麵等生活用品,還有現金。“這幾年,好心人的幫助,再加上政府給的救濟,足夠我們祖孫倆的吃喝。真得不能再麻煩大家了。”説起得到的幫助,老人總是帶著莫大的感恩。
話雖這樣説,可眼前朱龍新馬上就升高中了,一旦到了縣城讀高中,各項花費也都比以前多很多,到時候學費、生活費等開支又成為這個家庭的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