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村民河沙中挖出古木 埋在地下數百年還沒形成烏木

2016-04-26 11:20:07 來源:大眾網 作者:朱武濤 趙澤軍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近日,有網友報料稱,臨沂費縣南張莊鄉前石溝村村民在河沙裏挖出一根巨型古木,並稱是埋在地下數百年的烏木,如今很難找到這麼大的木頭。

  近日,有網友報料稱,臨沂費縣南張莊鄉前石溝村村民在河沙裏挖出一根巨型古木,並稱是埋在地下數百年的烏木,如今很難找到這麼大的木頭,且是稀有木材。這究竟是怎樣的大木頭?有何稀奇之處?25日,沂蒙晚報記者邀請專家實地探訪,結果發現這根本不是烏木。

  記者探訪:

  沙底挖出千斤木 1人抱不過來

  25日中午,在記者的邀請下,臨沂大學生命科學院曹善東教授一同來到位於費縣南張莊鄉的前石溝村,見到了這塊木頭。這塊木頭用氈布蓋著。掀開氈布,整塊木的顏色黑褐相間,主幹上面有三根分支,木頭表面已出現開裂。木頭長約7米,樹榦直徑有50多釐米,1個人環抱不過來。“這些天有些風化乾裂了,剛撈上來時連樹皮都完好無損,刀砍都砍不動。”村民劉恩露拿著地上的樹皮説。

  隨後,曹善東教授與村民一起對該木頭進行了測量,並進行了多方面的檢查。經測量,木頭長7.05米,最大直徑0.5余米,圓周大約1.7米。“木頭大約有1000多斤重,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材料,原來埋在河沙裏,好幾個人忙活了一天才弄出來。”劉恩露説。

  據劉恩露介紹,他今年51歲,一直在該村生活,這塊木頭是他先發現的。“看起來有些黑,發現時露了個頭,剛開始我以為是塊爛木頭,誰知拽了拽,竟然拉不動,後來摸了一下,才發現是個大木頭。”提起這塊木頭的來歷,劉恩露説,今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十五),他到村北側的河裏放花燈,準備回去時,突然發現小盆向河中心漂去了,撈小盆時,發現了這根木頭,“這塊木頭埋在水下沙裏應該很多年了,後來因為抽沙露了出來。”

  劉恩露告訴記者,原來該處河水比較深,後來水淺了,比較清,木頭露了出來。“後來發現後不久,河水漲了,就沒過去。”劉恩露説,40天前,他再次過去時,又看到了該木頭,就打算撈上來,“木頭本來就大,有1000多斤重,還埋在沙裏,一兩個人根本弄不動。後來找了輛挖掘機,一天才弄上來。”

  村民吐槽:

  曾發現過這種木頭 劈了當柴燒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河裏也曾經發現過這種樹木,只是這塊木頭比較大些。”劉恩露説。

  劉恩露告訴記者,發現木頭的地方是浚河,為沂河水系二級支流,流經村北側。“7年前,我就在河裏發現過這種木頭,只是比這棵小,還有一位村民發現一塊和這塊木頭差不多大的。”劉恩露説,明末清初期間,浚河流經該處時河水改過道,曾經淹沒過土地,樹木應該是那時候被埋沒的,“木頭應該埋得不是太深,後來抽沙給衝出來了。當時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木材,劈了當柴燒,火光發紅,沒有煙,比炭都經燒。”

  專家揭秘:

  木頭實為槐木 埋藏300年左右

  “通過樹皮、疙瘩瘤、木質部木紋、韌皮部花紋等多方面綜合,該木頭應為槐木,由於槐木長得比較慢,根據大小來看,樹齡有400年了。”曹善東教授説,槐樹,也稱國槐、家槐,為豆科槐屬落葉喬木,自然分佈在中國北部,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重要的庭園和街道綠化樹種,被視為吉祥樹種。

  “槐樹長得慢,所以比較結實;你看看,這根木頭樹根的一側缺少了一大塊,應該是爛倒後造成的。”對於這棵木頭的形成,曹善東介紹説,槐樹生長在旱地裏,不喜歡水,如果長時間被水沖刷容易腐爛,“根據村民的介紹,由於明末清初期間,該處河水改過道,應該河水是流經該處時,樹木一側長時間被水沖刷腐爛,後來歪倒被沙土掩埋,密封後形成了現在的情況。因為它上面還有樹皮,表面沒有炭化,掩埋時間不長,還沒有到形成烏木的程度,根據腐爛程度及這方面綜合鑒定來看,該木頭‘沉睡’300年左右。”

  那麼,槐木有什麼用途?“槐木紋理直、均勻,品質好、強度大、耐腐蝕,加工性能良好,而且在地下‘沉睡’多年,可做高級古典工藝傢具,亦可收藏鑒賞。”曹善東説。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