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法家村變廢為寶 秸稈制沼氣奏響富民曲

2016-03-15 16:49:03 來源:中國山東網 作者:姜瑞麗 閆盛霆 責任編輯:張靖浛 字號:T|T
摘要】地處近郊的法家村,靠發展生態迴圈農業讓廣大村民嘗到了甜頭,現已形成一條集秸稈制沼、果蔬種植、觀光采摘、黃粉蟲養殖、休閒餐飲等於一體的迴圈農業産業鏈,奏出了一曲令人陶醉的“大自然”富民曲。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法家村的“淄博大自然生態採摘園”,一個個現代化溫室大棚裏春意盎然、瓜果飄香,草莓、黃瓜、茄子、火龍果等果蔬品種應有盡有,簡直就是一個百果園。

  “一到週六日,這裡就人氣爆棚,來自淄川、張店、周村、濱州等地的遊客紛紛前來體驗品嘗、採摘新鮮果蔬。我們的草莓每斤30元,雖然比市場上高出好幾倍,但還是供不應求!”法家村黨支部書記宋錫峰笑呵呵地説。

  地處近郊的法家村,靠發展生態迴圈農業讓廣大村民嘗到了甜頭,現已形成一條集秸稈制沼、果蔬種植、觀光采摘、黃粉蟲養殖、休閒餐飲等於一體的迴圈農業産業鏈,奏出了一曲令人陶醉的“大自然”富民曲。

  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為把秸稈變廢為寶,在宋錫峰的帶領下,法家村利用四年時間建成了全國最大的2000立方米秸稈沼氣工程,成為2012年省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範縣項目之一,可年産2100噸沼渣、5100噸沼液,日供氣達1700立方,讓全村2400多名村民都用上了方便、乾淨、比液化氣節省三分之二費用的新能源。

  産生的沼液沼渣如何處理?聽説是種植果蔬的最佳原料,於是,宋錫峰在村委辦公室後面開闢了一小塊試驗田,他發現用沼液沼渣種出來的黃瓜、韭菜等蔬菜長勢喜人,而且味道純正、安全放心。同時,法家村地處淄川與張店中間,獨特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讓其具備發展都市農業的特殊條件。於是,2012年6月,淄博大自然農業發展公司正式成立,先後流轉土地600余畝,高標準建設 40余個冬暖大棚,分別種植草莓、藍莓、西瓜、番茄、辣椒、獼猴桃、櫻桃、雪梨等20余種無公害果蔬産品,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可供遊客採摘觀光。

  為解決生産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大自然”先後邀請以色列、日本、羅馬尼亞等多位農業專家走進園區,進行種植、養殖技術指導。如黃瓜、番茄等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問題,優質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等。隨著法家村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大獲成功,附近的袁家村、久潤生態園等紛紛前來學習,“大自然”也積極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自産自銷的沼液、沼渣代替農藥、化肥,種植做到零污染、零化肥、零農藥,不但大大降低了生産成本,提高了果蔬産量,而且價格高出市場價3—5倍,仍然供不應求。

  隨著規模的擴大,採摘園內安置了大量的勞動力。在採摘園打工的69歲的村民高名義告訴記者:年齡大幹不了重活,外出打工廠子裏根本沒人用。自從建了“大自然”採摘園,光土地流轉1畝地就凈收入1500元,自己在園內打工每天還能掙70元,就是簡單的澆水、翻地等輕快活,一年掙個2萬元很輕鬆,比以前種糧食要高出好幾倍。而且還是在家門口工作,非常方便。60歲的袁秀琴亦有同樣的感受。據悉,採摘園內都是向他們這樣50、60歲的勞動力,一共30多個,“大自然”為百姓開闢了一條新的致富途徑。

  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大自然”還獲得全區金融扶貧貼息貸款200萬元,帶動西河鎮北坪村的18戶貧困戶脫貧,並對該村年內考上大學本科、重點高中的本村學生,分別發放5000元、3000元獎學金。

  法家村發動15家合作社成立了山東合盛農業專業聯合社,涉及種植、養殖、花卉、旅遊等多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引進興建了亞洲最大的黃粉蟲養殖基地,月産幹蟲達5噸以上。在這裡,秸稈發酵變沼氣、沼氣作為清潔燃氣輸送到各家各戶,沼渣和沼液為採摘園提供有機肥、改善土壤,菜葉養殖黃粉蟲的生態迴圈農業已成為現實,真正實現從田間來到田間去。

  “我們目前正在與淄博斯塔克太陽能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計劃利用果蔬大棚頂和法家村倉庫屋頂,建設5MW分佈式光伏系統,充分展示生態迴圈農業的內涵和外延。第三屆大自然生態採摘節也即將啟動,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對於下一步打算,宋錫峰滿懷信心。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品嘗瓜果、學習科普知識、體驗採摘樂趣,真正感受“大自然”帶來的休閒體驗和無限風光。(記者 姜瑞麗 通訊員 閆盛霆 仇慧清)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