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葫蘆兄弟被罵到停播 觀眾跪求更新(組圖)

2016-07-29 08:59:1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鄭琳 責任編輯:張靖浛 字號:T|T
摘要】被罵慘的動畫連續劇《新葫蘆兄弟》停播一週,網友又開始求更新。上美廠回應稱,新版是製作給現在的小朋友看的。

undefined

新版葫蘆兄弟(下圖)被網友嫌棄萌過頭

undefined

新版蛇精(下圖)被網友吐槽變成逗比

  到底停還是不停 葫蘆娃好難

  這段時間,微網志和朋友圈都在吐槽《新葫蘆兄弟》“毀童年”。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廠)和上海合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動畫連續劇《新葫蘆兄弟》,自從7月11日上線之後,吐槽聲就不斷。 豆瓣評分3.6,上美廠的微網志下面罵聲一片。開播僅一週,原計劃260集的動畫劇播到第26集,就在一片吐槽聲中停播了。

  沒想到,停播一週後,劇情反轉,網友卻開始哭喊著求更新。

  而愛奇藝上的《新葫蘆兄弟》,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突破4億的點擊量。從80後到05後,幾代觀眾怒刷彈幕,撕成一片。

  到底《新葫蘆兄弟》是不是真的“毀童年”?面對如此兩極化的評價,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又如何回應?

  有人痛罵有人怒讚 年輕人和小朋友都在看

  1986年問世的《葫蘆兄弟》是70後、80後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

  幾乎每個人都會唱“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瓜”。

  從葫蘆裏蹦出的超能力萌娃,每個都懷有不同的絕技,再加上上美廠老一輩藝術家的高水準,對當時小朋友們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當《新葫蘆兄弟》7月11日上線的時候,吸引了大量70後、80後的情懷粉。但點開《新葫蘆兄弟》,一下就炸毛了。

  開場就是莫名其妙的新反派“金翅雕”,接著葫蘆娃們看著都有點日版萌娃的感覺,然後七娃玩起了失憶,蛇精成了逗比的角色,還長了一張酷似網紅的錐子臉,老爺爺還變成了土地公公,會法術,像唐僧一樣啰嗦。

  這樣顛覆性的改編,讓原著黨無法忍受,於是吐槽鋪天蓋地。

  上美廠的微網志是重災區,網友毫不客氣、痛心疾首地評論:“簡直糟蹋經典!”

  “要哭了!上美廠,你可是我們小時候心目中的聖地啊!”

  “你們真的有好好地認真地做動畫嗎?”……

  大概是壓力太大,原本號稱260集的巨制,放到26集就停止更新了。7月18日,愛奇藝動漫官微發佈停播消息,稱第一季後半部分9月回歸。

  然而,觀眾又不幹了。

  上美廠的微網志又戲劇性地被哭喊著求更新的觀眾刷屏。

  記者發現,在愛奇藝的葫蘆娃主頁上,整部動畫點擊量已經飆到了4億。其中,第一集點讚的人有4萬多,踩的人1萬多。

  而隨著劇情深入,記者發現點讚的比例開始升高。

  可見有大量觀眾並非看了一集就馬上棄看了。到第26集,點讚人數比例超過了83%。

  更有趣的現象是,刷新版葫蘆娃的觀眾,年齡跨度超過30歲,從80後到10後都在看。

  上美廠回應:

  其實這一版是給小朋友看的

  面對巨大的爭議,上美廠也是壓力山大。記者聯繫了上美廠負責人,他們對大家的各種質疑給出了回應。

  主創團隊表示,闊別30年推出《新葫蘆兄弟》,最主要是“追隨回歸之路的勇氣,重拾正義之心的夢想”。第一季設置的主題為“回歸”。因為回歸的主題,給七個葫蘆娃設置了失憶的劇情。

  “新版葫蘆兄弟情懷要有,劇情更要有。因此,首次呈現一個新的大反派,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金翅雕。同時,為了配合回歸這個主題,主創團隊把七個葫蘆娃分散 到各地之後,大家第一個問題就是失去了記憶,那麼也就是在強化故事開始時敵強我弱的狀態。這樣才有七個娃重尋記憶,絕地反擊一起合力斬妖除魔的新故事。”

  “動漫作品首先需要的是定位。但《葫蘆兄弟》承載著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的回憶。而且在各大卡通衛視播出的話,還要面對10後的小觀眾,他 們當中很有可能有人是第一次接觸‘葫蘆兄弟’。”因此,到底是側重於老觀眾,還是側重於新的小觀眾,成了主創團隊首要考慮的問題。

  主創團隊最終將《新葫蘆兄弟》的主要受眾人群定為7歲~11歲的小學年齡段兒童,“考慮到如今的兒童今非昔比,他們所接受的資訊量要遠大於70、80年 代的我們,不能單純認為,他們就是‘小孩子’。因此,在劇本的安排上也是由淺入深,劇情也會慢慢變得相對複雜一些,猶如上階梯一般。”

  新片播出後,不少網友大呼每集時間太短。對此,主創團隊認為,考慮到7歲~11歲兒童觀眾的收看習慣,將每一集的時長設置在11分鐘左右,“對於年長一些的觀眾而言,可能就相對較短了。”

  事實上,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王涵在一口氣看了10集動畫以後表示,《新葫蘆兄弟》很好看,最喜歡葫蘆娃和妖怪打架。她認為蛇精很漂亮,身材也好,拿寶葫蘆的七娃最可愛。

  所以,定位在新時代孩子身上,成年觀眾就不宜太拘泥于老版了,能讓00後和10後和我們一樣記住葫蘆娃,可能更有意義。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