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9月6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航太局6日説,美國第一個小行星取樣探測器的發射工作已準備就緒,將於8日啟程前往貝努小行星採集樣本。
當地時間8日19時5分,“起源、光譜釋義、資源識別與安全-風化層探測器”將搭乘“宇宙神5”型火箭,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開啟長達7年的探測之旅。發射窗口期持續2小時。
美國空軍天氣預報預測,8日當天出現利於發射天氣的幾率為80%。如果一切順利,探測器將於2018年8月飛抵貝努小行星,然後用2年時間對貝努小行星表面進行測繪,尋找可能存在的礦物質並挑選取樣地點。按照計劃,探測器于2020年7月伸出機械臂從貝努小行星表面抓取60克樣本,于2021年3月踏上歸途,預計于2023年9月從地球近旁飛過。屆時,樣本艙將從探測器彈出,借助降落傘返回地球,而探測器主體部分仍將停留在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上。
項目首席科學家、亞利桑那大學的丹特·勞雷塔當天在記者會上説,之所以前往貝努小行星,是因為它是來自太陽系形成最早期階段的“時間艙”。那時的太陽系裏,小型岩石天體剛開始形成,其中許多含有水冰與有機物質,科學家相信這是造成地球宜居甚至生命形成的兩種關鍵成分。因此,這項任務對科學家而言是一個“資訊與材料的巨大寶庫”。
貝努小行星直徑約500米,166年內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800分之一,因此被認為對地球有潛在危害。勞雷塔説,這次任務將幫助了解雅科夫斯基效應對小行星軌道的影響。所謂雅科夫斯基效應,是指陽光照射在小行星表面,會産生一種微弱的“推力”,改變小行星的運作軌道。自1999年被發現以來,僅在雅科夫斯基效應作用下,貝努小行星軌道的改變就超過160公里。
將於8日發射的探測器是美國航太局的第一個小行星採樣任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採樣任務是2003年日本發射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它于2005年在絲川小行星上兩次著陸,于2010年成功將絲川小行星的一些物質微粒送回地球。2014年,日本又發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將從“1999JU3”號小行星取樣,樣本預計于2020年底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