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
按照此前發佈的“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如果評估順利,我國將從今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不過業內專家指出,想要徹底完成白熾燈退市計劃,必須要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共同來推進。事實上,禁令的難以推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真正能夠有效替代白熾燈的新品類産品。
如果評估順利的話,從下月起,我國持續了四年的白熾燈“退休”計劃將進入攻堅階段,也就是所有15瓦以上的白熾燈都不得再生産和進口,這意味著大功率白熾燈將“壞一個少一個”地進入自然淘汰階段。而在我們普通生産生活中用到的白熾燈基本都在15瓦以上,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白熾燈都即將告別我們。
中國計劃用四年讓白熾燈“退休”
所謂白熾燈,就是我們很小就知道的當年由愛迪生發明的那種燈泡。這種原形出現于1879年的照明用具到現在已經有137年的使用歷史。不過這項當時的偉大發明,如今卻成為有待升級換代的對象。事實上,在所有用電的照明燈具中,白熾燈的效率是最低的,它所消耗的電能只有約2%可轉化為光能,其餘的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由於光效太低,世界很多國家都已經逐步淘汰白熾燈。最初是2007年初澳大利亞政府率先宣佈以立法形式全面淘汰白熾燈開始,先後有加拿大、日本、美國、歐盟、南韓和中國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都陸續發佈了白熾燈淘汰計劃。
中國是白熾燈的生産和消費大國,據測算,中國照明用電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2%左右。我國也在2011年發佈了“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根據這一路線圖,我國將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設為過渡期。從2012年10月1日起,我國禁止銷售和進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60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並依據能效標準,禁止生産、銷售和進口光效低於能效限定值的低效鹵鎢燈;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我國對前期政策進行評估,調整後續政策。如果評估順利,從今年10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銷售和進口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認為,想要徹底完成白熾燈退市計劃,必須要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共同來推進。事實上,禁令的難以推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真正能夠有效替代白熾燈的新品類産品。從這個角度來看,照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生産出真正既具有節能性又有較高性價比的産品才能讓白熾燈踏踏實實“退休”。
節能燈可能“賣得貴也不節電”
其實很早之前,人們已經逐漸開始在很多場合用節能燈取代白熾燈,但多年過去,幾倍于白熾燈價格的節能燈依然沒能完全取代白熾燈。事實上,除了價格偏貴之外,節能燈是否真的像所標注的那樣節能也逐漸引發了消費者的質疑。
此前,一直佔據國內節能燈市場領先地位的飛利浦節能燈由於被檢測出實際耗電量嚴重超標而拒不召回,此舉嚴重打擊了節能燈的市場形象。當時北京市消協對市場上隨意抽取的53種節能燈樣品進行了測試,結果僅有52.83%的節能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其中“黑榜”中最為著名的品牌就是飛利浦。檢測結果顯示,在對飛利浦一款5瓦節能燈的檢測中,12個樣品的實際功率均在6.1至6.4瓦,分別超標22%至28%,即全部産品的實際功率超標,意味著這種節能燈實際耗電量要明顯大於標注值。
由於北京市消協的這次檢測,還催生出了中國節能燈行業的首例召回案。就在有關檢測結果公佈之後,國內品牌雷士照明宣佈在全國範圍內召回其被檢測不合格的産品,購買相關型號節能燈的消費者可辦理免費退換貨。但飛利浦此後對檢測結果一直置之不理,導致了整個節能燈市場遭到質疑。
惡性競爭讓LED照明“未老先衰”
LED照明曾經被看作是在我國極具潛力的未來照明技術。不過,從幾年前開始國內企業開始一窩蜂扎進這一領域,無論與照明、電子是否相關的企業全都紛紛涉足LED照明,最終導致藍海迅速變為紅海。同時由於行業門檻過低,很多並不具備技術實力的企業生産的産品以低價格為主要武器,最終將整個行業的價格體系迅速拉低,導致行業內多數企業無錢可賺甚至虧損。LED照明行業甚至曾被稱為是中國電子行業一個最快從希望走向失望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去年下半年曾經發佈過一項數據顯示,在對全國超過2600家LED照明企業的統計中,2015年上半年虧損企業達到579家,累計虧損額共計12.15億元。這意味著整個國內LED照明行業的虧損面超過兩成,遠高於全國輕工行業虧損面,比2014年同期的虧損面也有所擴大。另外根據LED行業的研究機構LEDinside統計,去年中國大陸的LED行業整體表現低迷,以LED封裝市場為例,當年的規模為88億美元,同比增長僅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