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射
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火星距離地球最遠達4億公里,探測器在器箭分離後經過約7個月巡航飛行被火星引力捕獲。
2著陸
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氣動外形減速、降落傘減速和反推發動機動力減速,最後下降著陸在火星表面。由於中國火星車將使用太陽能供電,從光照角度考慮,最理想的地方是火星赤道附近,但是火星赤道附近的地形複雜。
3探測
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要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佈、物理場和內部結構。由於遠距離數據傳輸的大時延,要求火星車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
火星車
設計壽命:92天
設計重量:200多千克
設備:4個太陽能電池板
昨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啟動儀式在京召開。官方首次公佈了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的外觀造型。
預計在海南由長征五號發射
火星,是太陽系中離地球較近的行星,而且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類似,是人類開展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實施,一步實現“繞、著、巡”的目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預計在2020年七八月間,將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顧問、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介紹,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在2021年7月前到達火星。他表示,探測器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後才能著陸。其中,環繞探測器的工作時間約為一個火星年,相當於在地球上兩年。火星車可以工作三個火星月,相當於地球上的92天。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僅要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還要突破火星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26個月一次火星探測發射機會
劉繼忠表示,從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發射“火星1960A”探測器至今,人類共組織實施了43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或部分成功22次,另有一次正在飛往火星,技術上已成功實現了越飛、環繞、著陸、巡視等探測。
受天體運作規律的約束,每26個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測有利發射時機,從現在起到2020年前後僅有的3次發射機會,將有4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在國際上將迎來火星探測的高峰。中國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探月工程之後我國深空探測又一重大科技工程。
■ 揭秘
探測火星有哪些技術難題?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他説,火星距離地球最遠達4億公里,探測器在器箭分離後經過約7個月巡航飛行被火星引力捕獲,環繞器環繞火星飛行後要與著陸巡視器分離,然後進入任務使命軌道開展對火星全球環繞探測,同時為著陸巡視器開展中繼通訊,這在軌道設計上就要兼顧環繞和著陸的需求。
張榮橋表示,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氣動外形減速、降落傘減速和反推發動機動力減速,最後下降著陸在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要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佈、物理場和內部結構。由於遠距離數據傳輸的大時延,要求火星車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
張榮橋説,同時,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火星大氣對陽光的削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也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更具難度和複雜性。“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仍然抱有必勝的信心!”
火星探測器將在哪著陸?
中國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昨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告訴記者,火星探測器將在火星北緯低緯度區域著陸。“現在是大區域確定,並沒有説落到哪個具體的點。”
此前接受採訪時,孫澤洲介紹,探測器接近火星後,首先要讓它被火星引力捕獲,成為環繞火星飛行的探測器。之後,在合適時機,與環繞器分離的著陸巡視器將進入火星大氣,著陸到火星表面並釋放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與此同時,環繞器繼續在軌道上進行科學探測,併為火星車提供對地面的數據中繼服務。
孫澤洲此前向媒體表示,由於中國火星車將使用太陽能供電,從光照角度考慮,最理想的地方是火星赤道附近,但是火星赤道附近的地形複雜。另外,由於登陸火星99%以上的減速是靠大氣減速,因此著陸點海拔越低減速時間越長,登陸越安全。“綜合考慮地形複雜度、高程、光照條件、溫度等因素,火星比較適合著陸點在北緯5°至39°的區域。”記者 賈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