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市場補貼或已結束使命?

2016-07-14 15:00: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打車市場補貼或已結束使命?---消費教育是滴滴等網路約車補貼的直接動機,但是這樣的補貼也是沉重的,在成本壓力下,這種補貼必然不會再持續下去。

  新京報漫畫/許英劍

  ■ 網際網路+

  消費教育是滴滴等網路約車補貼的直接動機,但是這樣的補貼也是沉重的,在成本壓力下,這種補貼必然不會再持續下去。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最大的打車應用滴滴出行自上月起已經在數個城市上調服務價格,此舉意味著中國打車市場的燒錢大戰或將降溫。

  消費教育是補貼的直接動機。為了快速地培養市場,通過補貼的方式,誘導消費者習慣一種新的出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滴滴以及之前的快的,他們所花費的補貼,除了教育消費者習慣一種新的出行方式,還負擔著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培養消費者習慣新的支付方式,即支付寶錢包與微信支付。一般來説,新增這樣一個用戶,成本並不低,甚至高達幾十塊左右,從這個角度看,補貼有一箭雙雕的作用。

  更深層次看,隨著共用經濟的打車模式誕生,補貼一直如影隨形。先是群雄混戰,接著是滴滴與快的補貼大戰,再接下來,是滴滴與優步之間的價格戰。這種補貼與價格大戰,源於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新玩法。新技術觸發了新的商業模式後,不管後續能否成功,先通過風險投資,迅速把最基本的商業模式變為現實;然後,吸引流量與客戶;贏者通吃,市場份額的佼佼者,通過幾輪融資擴大規模,最後上市。這種模式,使得流量、客戶數、市場份額變得非常重要,導致市場初期的價格與補貼大戰。這並非商業模式的扭曲,而是市場在新技術發展與金融市場條件下産生的應變。某種意義上,正是體現了市場長處。

  但是,這樣的補貼也是沉重的。優步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此前承認,去年在中國的損失就超過10億美元。與此同時,滴滴出行CEO程維在去年3月份表示,該公司在2015年預留了40億美元進行“市場培育”。

  任何行業都是要賺錢的,任何投資也是要收回成本的,在這種壓力下,一旦時機適合,這種補貼必然不會再持續下去。一方面,市場教育已經完成。另一方面,市場份額的劃分已經清晰。雙寡頭,或者一家獨大,剩餘幾家緊緊跟隨的局面是相對穩定的,既然如此,補貼模式也到了結束自身使命的時候了。

  這次調價,有助於結束一個爭論。滴滴、優步這樣的公司,出手大方,補貼之下,兩家公司所收取的打車費用比普通計程車還要便宜,這就使不少人産生了一個質疑:這個行業通過補貼的模式,拉低打車成本,扭曲要素價格,改變市場均衡,使得一部分本來使用公共交通的人轉向了小轎車,這給公共交通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現在,隨著價格的提升,一切恢復到正常市場狀態,這種爭論當然就如鏡花水月了。當然,共用經濟降低成本的優勢仍然存在,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消費者福利,無可厚非。

  可以預料的是,此次調價,必然會使一部分原本的客戶流失。這些客戶的預算本身就不足以支付正常市場情況下的小轎車出行,流失也是難以避免的。不過,如果樂觀地看,通過資訊技術觀察、收集不同消費者的出行乃至其他消費狀況,判斷一個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然後,採用同樣的里程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價格,這並非不可實現。某種程度上,這種對消費者價值的精確打撈,意味著市場在新技術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