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防夾功能的電動車窗會比不帶防夾對人身體傷害更小。但這項功能在行業內並沒有統一標準,電動車窗的擠壓力度和靈敏度都略有差別。
帶防夾功能的電動車窗會比不帶防夾對人身體傷害更小。但這項功能在行業內並沒有統一標準,電動車窗的擠壓力度和靈敏度都略有差別。
帶防夾功能的電動車窗會比不帶防夾對人身體傷害更小。但這項功能在行業內並沒有統一標準,電動車窗的擠壓力度和靈敏度都略有差別。
2013年11月,瀋陽一個父親將8歲兒子單獨留在私家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回來時卻發現兒子的脖子被車窗卡住,不幸窒息而死,車窗上還有大量血跡。同年10月,四川江油市居民張兵,當他與朋友在車內聊天時,三歲的女兒獨自站在車中央玩弄天窗按鈕,不知何時腦袋被天窗夾住,後搶救無效死亡。“前幾天升車窗的時候,我伸頭看外面,過了兩秒才想起正在升窗,趕緊將頭縮回來。很後怕,如果頭不縮回來脖子會不會被夾斷了?後來我看了一眼使用手冊,説有防夾手功能。”這是一位明銳車主心有餘悸的感言,類似的案例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怎麼想?有了電動車窗防夾功能,是否真的能避免危險狀況?電動車窗防夾功能,到底有多靠譜?以上疑問,就是本週車天下君為大家測試的出發點。
車天下君實測:
夾手還是很痛的!擠壓力度和靈敏度差別大
〔測試車輛〕
車天下君在“中美日韓歐本土”各色車型“佳麗”中,都選至少一款,且是常見車型,有的車齡較長些,有的則是最新款的車型,代表當前大多數人用車的狀態。
〔測試方法〕
控制車窗開關,同時手持測試道具(裝一半水的礦泉水瓶/完全空掉的礦泉水瓶),分別讓電動車窗試夾2~3次,測試防夾功能。同時感受車窗防夾的力度。(備註:裝半瓶水的礦泉水瓶,具備一定抗壓能力;空瓶則幾乎無抗壓能力)
本次測試,車天下君“身邊人”的參與度熱情很高。這個小小的智慧功能,平時卻基本被忽略。測試後,很多同事、朋友方“恍然大悟”:“我的車子配置上明明寫著有全自動電動車窗,還有防夾,結果只有駕駛座的才有,坑啊!”“大膽用了手指去試試,真的好痛!”“車窗防夾後,反彈後車窗開得有點大,萬一有陌生人在車外想圖謀不軌,貌似很危險。”
●功能普及情況:比較讓人失望的是,在本次測試的車輛當中,並非所有車輛的電動車窗防夾功能都能滿足大家需求。吐槽點最高的是日係車,槽點集中在——為何只有主駕駛位才有一鍵式電動車窗和防夾功能。測試的車輛中,只有德係和美係的最新款車輛,大部分具備四門和車窗防夾功能,本土車型的情況類似日係。
●靈敏度:幾乎所有測試的車輛(具備一鍵升窗功能的電動天窗)都從容的應對了防夾測試,在不下于3次的反覆測試中,車窗防夾功能均正常啟動,並在遇到阻力時(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能夠及時反應,並反彈開啟車窗。即便持續強行關閉,車窗也會不斷啟動防夾回落功能。
●回落高度:大部分車輛在遇到阻力後車窗自動回落至1/3~1/2之間便停止,大約可以伸出一個腦袋的高度,是相對安全的範圍。當然,回落高度該以多少為佳,車天下君也難以定標準。
●力度:對於毫無阻力的空礦泉水瓶,所有具有防夾功能的車窗都是一夾到底,毫不留情。礦泉水瓶不能告訴我們被車窗夾住有多痛,所以車天下君還是勇敢地用拳頭和手臂進行了測試,的確痛!車天下君的手也留下了明顯夾痕和深淺不同的痛感。好在,所有車窗在夾到阻力後,都自動彈開。總的來説,歐美係車力度較弱,回落速度快。日係,如思域,夾扁有水的礦泉水瓶力度最大,擠壓得非常厲害之後車窗才會回落(鋻於此,車天下君也不敢拿自己的手去試了)。
●穩定性:車天下君在針對部分車型測試當中,頻繁進行了五次以上的車窗升降和防夾測試,測試過後,2014年後生産的大部分新車,防夾功能工作依然能保持正常,非常穩定。但也有特殊情況,如在第三次測試時,福克斯的電動車窗自動進入保護程式,一鍵功能失效,只能用手控制,經過十幾秒後才會恢復。當然,這是福特汽車認為的比較正常保護設置。
通過這次對不同年份的主流車型的實測和配置查詢,車天下君發現:凡是配有一鍵升降功能的電動車窗,同時會配有車窗防夾功能。同一輛車上,沒有一鍵升降功能的車窗,則同時也不會有防夾功能。具備一鍵開啟關閉控制的電動天窗情況類似。
從類別來看,當前車輛配置電動車窗控制方式分為兩類:一種是四門都有一鍵升降功能,另外一種則是主駕駛位才有一鍵升降功能。日係車在中低端車型基本不配備四門一鍵升降功能,而這卻是德係車基本標配。雅閣的主流車型則只有主駕駛位有一鍵升降配車窗防夾手功能,新思域則是主副駕駛位都有,但若到了豪華車領域,如奧迪A4L則四門均配備。
無疑,帶防夾功能的電動車窗會比不帶防夾對人身體傷害更小。但現存的狀況是,這項功能在行業內並沒有統一標準,電動車窗的擠壓力度和靈敏度都略有差別。所幸各家採用的防夾原理並不相同,但基本都能實現防夾作用。
所以,無論車窗是否帶有防夾功能,我們也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被車窗夾傷,尤其是車裏有未成年人和老人,防止他們誤操作導致的危險。
呼籲:
廠家應重視“小功能”的安全細節
當前,汽車廠家對一些看得見的主被動安全裝備比較重視,卻常忽略了一些非常必要的小安全裝備。電動車窗和天窗作為車型“高配”的一種象徵,也在很多中低端車型上全面普及,因此車天下君也希望廠家能夠更為科學地配備車窗防夾功能,譬如説防夾功能的力度可調,並保證操作穩定和安全性,在關鍵時刻起到救命作用。
探討:
不測不知道 一測爭議多
新車悄悄“減配”好狡猾?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多位車主,90%對自己愛車是否有車窗一鍵升降和防夾功能表示“蒙查查”。有的車主在翻閱使用手冊後表示:配置表對“一鍵升降和防夾功能”的描述很含糊,譬如有的車輛只有主駕駛位有,卻被模糊帶過,讓車主誤以為全車四門標配。這是否有“減配”和偷工減料之嫌?記者留意到,從品牌來説,大多日係廠商不會四門都配備一鍵升降功能,本土品牌也大多在主副駕駛位車窗才配備。拋棄成本因素,記者採訪了一名日係廠家産品車型方面的市場負責人,他的説法是:為了防止兒童誤操作而被夾傷,所以日係一般只有主駕駛位配備。但部分日係車的頂配車型卻四門均配備,譬如皇冠,似乎又有矛盾之處。
後窗無防夾,家長好擔心?
部分車主認為後排無車窗防夾,似乎不安全,因為小孩子一般都坐在後排。車天下君前文也提到,有一鍵升降功能車窗的車門,基本也會有防夾功能。對於一些車輛的後排被“減配”,沒有一鍵升降車窗的話,其實無須擔心。因為車窗全靠手動來調節的話,就不存在被車窗“自動夾傷”的問題。
防夾功能給盜搶犯罪帶來“便利”?車天下君留意到,有的車型至今未在全車普及車窗放夾功能。按照一位車企技術人員的戲謔之語:為了“更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可以防止被搶劫。據説有一位車型設計師就有不堪的經歷:被人騷擾(或要打劫)想升起車窗,眼看要升齊了,結果被車外的人用手指阻擋而又自動降窗了。有車主認為,汽車智慧的功能多一點還是好的,就算沒有100%安全性,但關鍵時刻或能起作用。最安全的做法是,開窗戶的寬度不超過5cm,至少不能伸進手來。
自動防夾功能偶會“失靈”
電動車窗的防夾功能穩定性是通過感測器模組來實現的,但也是車窗控制方面“省成本”的重災區,一些低端的車型會採用測量電機電流來完成相應的功能,雖然成本低、技術成熟,但缺點是定位準確性。過度頻繁操作會導致自動車窗或天窗的程式出現“bug”,進而表現為“失靈”,玻璃無法判斷是遇到了障礙物還是到達了頂端,識別率較低。也有少數車型有與正常習慣相反的設計,如往下按是升玻璃,往上拉是降低玻璃,這種方式很容易造成兒童誤摁導致意外發生。(記者 鄧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