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出門打專車,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出行方式,但此前就有某專車公司大做廣告,提醒乘客手機號碼一旦被專車司機利用,可不太妙。近日,一份調研範圍包括北京、江蘇等十省市在內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一成的受訪者在乘坐專車時或之後,遭遇過專車司機語言、電話或短信騷擾。七成多受訪者認為,專車公司有必要隱藏乘客的真實手機號碼,改用虛擬號碼。
3月25日,中國消費者報社聯合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10省市消協組織發佈了《2016年專車消費安全狀況調查報告》。報告中20項調查內容共分四部分:“司機安全要求”、“車輛安全要求”、“運營安全要求”和“其他”。記者看到,國內四家主要專車平臺在安全保護方面平均得74分。45.05%的受訪者表示在乘坐專車時“擔心安全問題”,12.87%的受訪者在乘坐專車時或之後,遭遇過專車司機語言、電話或短信騷擾。市民劉女士就有這麼個經歷,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後怕:“有一次用滴滴打車的時候,他就在車上跟我聊了幾句,然後大概過了大概一個禮拜就給我打電話,好恐怖。我當時沒聽出他的聲音,還問我説,你猜猜我是誰。後來我才知道他愛人在做保險,他問我們就是要不要買車險啊什麼的。雖然説不是那種直接的騷擾,但是這種方式也讓人怪擔心的。而且他知道我的號碼,以後下次要推銷別的再給我打電話。我感覺不太好。”
除了電話號碼被利用,部分乘客還遇到了好評索要。因為各軟體平臺都引入了評價機制,好評率對司機的接單有一定影響,所以追索好評就成了一些司機以往的做法。市民汪女士説:“上次用打車軟體叫車後因為覺得司機態度不好,沒給好評。事後對方竟然三番五次光明正大地打來騷擾電話質問我為什麼沒給好評。我覺得應該考慮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能不能把號碼做個隱藏,在對方那不顯示全號。”
事實上,客戶資訊主要是手機號碼洩露隱患早已引發打車軟體業內的關注。神州專車還為此集中投放廣告,賣點就包括通過該軟體叫車,接單的司機看到的只是乘客的虛擬號碼。而事實上,如今多個叫車平臺都開始推廣這一做法,Uber中國區企業傳播負責人黃雪説,匿名中間號是一種保護乘客和司機雙方隱私的功能,通過一個系統提供的中間號碼連接乘客和司機的通話,而不是對方的手機號。這個技術由優步首先在國外開發實現,並於今年年初開始在國內測試,目前已覆蓋北京幾乎100%用戶和司機,下一步將推廣到更多城市。
而滴滴出行公關總監葉耘則表示,目前虛擬號碼也處於局地使用階段,未來將會推廣。隱私號碼保護之前在天津已經實行了,是通過一個虛擬號碼來顯示,最近一段時間滴滴會在全國推廣,雙方隱私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除此之外,目前各平臺已經都採用了匿名評價的方式,避免此前司機因評價不價而騷擾乘客的情況發生。記者劉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