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暗物質衛星測試】在太空遨遊了3個月後,我國空間科學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17日正式交付給用戶單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使用。測試結果顯示,衛星的各項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了預期。
“悟空”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去年12月17日進入500公里預定軌道。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介紹,“悟空”是通過高能量分辨和高空間分辨,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能譜和空間分佈,尋找和研究暗物質粒子;通過測量TeV以上的高能電子能譜,研究宇宙線起源;通過測量宇宙線重離子能譜,研究宇宙線傳播和加速機制。“現在衛星在軌飛行92天,共探測到4.6億個高能粒子,完成了2/3天區的掃描。目前數據分析正在緊張進行中,預計年底將公佈首批科學成果。”
圖源網路
據了解,經過3個月的在軌測試,“悟空”的四大科學載荷——塑閃陣列探測器、硅陣列探測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測器功能性能穩定,發至衛星的全部指令均正確執行,星地鏈路通暢,完成了所有既定的測試項目,衛星各項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了預期。
空間科學衛星工程常務副總指揮吳季告訴記者,暗物質衛星的交付使用,標誌著其由工程研製階段正式進入運作階段。
圖源網路
17日,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完成的《2016—2030科學規劃研究報告》正式對外發佈。《報告》提出了到2030年我國空間科學領域的“黑洞探針”“天體號脈”“天體光譜”等23項研究計劃,規劃了研製20顆左右的科學衛星。
上圖 3月17日,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常進在介紹衛星下傳科學數據初步的科學研究情況。
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