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後山東大學重返青島 發展翻開新篇章(圖)

2016-09-18 09:44:10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1932年趙太侔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時,創新院係設置,停辦教育學院,文、理兩學院合併為文理學院,又增設了工學院、農學院(在濟南)。聞一多、梁實秋先後離開,但趙太侔接任後增聘了老舍、洪深、張璽、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專家學者,師資陣容更為強盛。

  

  鰲山灣畔,碧波盪漾,綠樹縈繞,紅樓盡顯。全國各地的千余名新生,離開家鄉步入山大青島校區,開啟美好的大學生活。1958年,山東大學搬離青島回到濟南,58年後百年山大與青島再續前緣。在青島,山東大學經歷了學校歷史上的兩個黃金時期,文豪墨客會聚於此,書寫著那個年代山大人的豪情。青島見證了山大的成長,山大助推青島的發展。城市包容著大學,大學滋養著城市。

  蔡元培力促山大與青島結緣

  走在山大青島校區,院落式佈局莊重嚴肅,合圍庭院式學生公寓典雅厚重。細細品味,似乎仍然能夠找到山東大學初入青島時的影子。“山大公認的歷史起源是1901年在濟南創辦的山東大學堂,這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第二所官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山大青島校友會會長肖黎告訴記者,光緒皇帝御筆親批的山東大學堂的辦學章程“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她早就熟記於心。

  “山大被稱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是因為當年光緒皇帝通告各省要求參照辦理的《山東大學堂章程》是中國第一部大學章程,它不僅為山東大學一百多年的按章辦學奠定了傳統基礎,也為當時正在興起的中國現代大學教育樹立了生動的范標。 ”肖黎介紹説,如今的《山東大學章程》序言裏則提到山東大學是以“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為辦學宗旨。

  1928年,國民北伐軍進抵山東,奉系軍閥敗逃。創辦了兩年的省立山東大學在動亂中經費無著隨即停辦。私立青島大學也因奉系敗逃,學校經費斷絕停辦。同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的報告,下令在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國立山東大學。在籌備過程中,時任教育部部長的蔣夢麟與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商討山東大學復校的辦學地點時,蔡元培認為在青島辦學比之華北通衢、形勢堪憂的濟南,有遠離戰亂和自然條件的優勢,“青島之地勢及氣候,將來必為文化中心點,此大學之關係甚大”。1930年4月,國民政府任命楊振聲為校長,9月21日舉行開學典禮,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 1932年行政院議決,將國立青島大學恢復為國立山東大學,任命趙太侔接任校長。

  文豪雲集的山東大學

  據了解,當年私立青島大學的校址是德佔時期所建的俾斯麥兵營,它只是現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偏北的一部分。直至國立青島大學成立時,學校規模也沒有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不大,辦學理念很超前,校長楊振聲傚法北京大學“相容並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廣聘專家學者。聞一多、梁實秋、老舍等一批文人大家在青島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教授、研究與創作活動,他們賦予了這座近代開埠以來素無多少文化根基的城市以博大和深邃。豪華教師陣容助陣,學校發展非常迅速。梁實秋和聞一多是一起來青島的。説到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楊振聲去上海邀請兩人時表示,他們可以先遊覽青島,中意的話就留下執教。最終聞一多、梁實秋分別成了國立青島大學的文學院院長、外文系主任。梁實秋是跨青大與山大兩個時期的人物,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他與聞一多及其助手陳夢家、沈從文、女詩人方令孺、孫大雨等同為新月派人物,使青島一時演為新月派的橋頭堡。也正因此魯迅戲言青島是“梁實秋教授傳道的聖境”。在性情上,梁實秋與青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吻合,淡遠而優雅。他看重青島的“君子國”品質,謂此“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地方是天下無二的理想安居之所。

  1932年趙太侔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時,創新院係設置,停辦教育學院,文、理兩學院合併為文理學院,又增設了工學院、農學院(在濟南)。學校添置了不少圖書、儀器,又先後建成了科學館、工學館、體育館、化學館、水力實驗室及實習工廠等。聞一多、梁實秋先後離開,但趙太侔接任後增聘了老舍、洪深、張璽、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專家學者,師資陣容更為強盛。

  從1930年至1937年是山大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文學領域群星璀璨,海洋學初步奠基。在青島,聞一多留下的唯一詩作是《奇跡》;梁實秋《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開始起步;老舍一生中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這裡度過,有126篇(部)作品之多,其中就有《駱駝祥子》《文博士》《月牙兒》等耳熟能詳的作品;沈從文在青島醞釀小説《邊城》,翠翠形象的原型與他在嶗山北九水遇見的一位清純少女有關;洪深的電影劇本《劫後桃花》,臧克家的第一本詩集《烙印》……

  海洋水産專業日臻完善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1月國立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安徽安慶,不久再遷四川萬縣。圖書、儀器、案卷分批運出,損失嚴重。第二年春學校在萬縣復課,不久便被“暫行停辦”。1946年春,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趙太侔再任校長。日佔時期的日本中學(現在海大魚山校區勝利樓、六二樓等場所)作為山大本部和文、理兩學院院址,醫學院、工學院、農學院也相繼在武定路、松山路及城陽等地設立校舍和辦公樓。

  復校後設文、理、工、農、醫5個學院,計有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等15個係,醫學院不設係,並附設一個大學先修班和高級護士學校。 1946年10月25日舉行開學典禮,知名學者王統照、陸侃如、馮沅君、童第周、曾呈奎、朱樹屏等應聘來校執教。

  上個世紀50年代前後是山大在青島的第二個黃金時期,最著名的典故是歷史系的“八馬同槽”,會集了楊向奎、童書業、黃雲眉、張維華、鄭鶴聲、王仲犖、趙儷生、陳同燮等8位當時最著名的歷史學家。八大教授以中國古史分期、中國農民戰爭史、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等重大學術話題開端,因切中時代變遷而引領中國學術潮流,並由此形成“獨斷之學”與“考索之功”並重的學術家風。

  世界著名海洋生態學家、水産學家朱樹屏也在這個時期與青島結緣。1947年,回國任教的朱樹屏在雲南大學聘期屆滿時,原本要回到中央研究院,卻收到了山大的邀請函。趙太侔托童第周、曾呈奎等人前去遊説朱樹屏來青執教,朱樹屏十分為難。最終,趙太侔想出來一個“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辦法,向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借聘”朱樹屏一年。朱樹屏在山大創建和主持了我國第一個本科水産係,成立了漁撈、養殖、加工三個專業,為日後海洋生態和水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58年後山大重返青島

  1958年7月,山東大學劃歸山東省領導,同年10月奉命遷校濟南。山大遷校濟南之後,留在青島的海洋係、水産係、地質係、生物系的海洋生物專業、物理系和化學系的部分教研組,以及數學、外語等直屬教研組的部分人員,組成了山東海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如朱樹屏、曾呈奎、張璽等人才也都留在了青島,就職于農業部水産實驗所。當年山大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時至今日對青島海洋科研的發展仍起著重要的作用。 1956年從山大獨立出來的醫學院擴建為青島醫學院,位於江蘇路上的原山大附屬醫院也隨之劃歸青島醫學院。

  2010年8月,山東大學明確提出“再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到建校120週年時把山東大學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新的辦學目標,山大提出在青島建設新校區,“構建山東大學系統”,探索中國高等教育辦學的新模式。昨天和前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新生到校報到,山大在青島的發展翻開新的一頁。

  本版撰稿 記者 王世鋒 臧旭平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