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濰坊5月30日訊(王麗麗 通訊員 譚德紅 張增國 郭樺)5·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在這個喚醒人們“我愛我”(意為關愛自我的心理成長和健康)意識的日子裏,記者獲知,近日,2016年山東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技能大賽落幕,濰坊醫學院代表隊榮獲一等獎。
“全省86所高校的258名選手參加比賽,每個環節實行淘汰制,我們也沒想到能堅持到最後。”濰坊醫學院的三名參賽選手得知了比賽結果,高興地跳了起來。回憶起參賽的前前後後,張磊同學説:“真可以説一路驚嚇不斷,好在驚喜連連。爭得了一份榮譽,總算沒有辜負老師的辛苦指導。”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人際交往過程中,非專業工作者通過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援等手段的一種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過程。它是同齡人之間互相開展的心理互助過程,是受過一定訓練的同學為他人提供心理幫助、支援和關愛的活動。濰坊醫學院的班級朋輩心理輔導隊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橫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協會是教育工作開展的“縱線”,縱橫交織,構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機制和自助體系,達到了“學生組織、學生參與、學生受益”的教育效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分佈于學校300余班級的心理健康委員隊伍,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生力軍。他們是大學生人群中神經末梢最敏感的細胞,容易察覺同學們的心理問題,並及時進行朋輩疏導。某班級一名大一新生曾因為家境貧寒而産生了自卑心理。王同學是班裏的心理健康委員,他主動接近這位同學:“早上我和他一起吃早飯,講一些好玩的新聞給他聽,還向他傾訴自己的不開心。慢慢地,他也願意跟我説説心裏話,也願意聽聽我的想法。”小王就這樣讓自己的同學敞開了心扉。
像小王這樣的朋輩輔導者做的是一種非專業的心理輔導活動,他們自身也必須經過比較嚴格的培訓和督導,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原則和規範。護理學院的一名心理委員參加培訓後説:“經過學習,我懂得了朋輩心理輔導並不是單純地與同學聊天,而是要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心理學思維去表達、理解、尊重,甚至角色扮演。”
築建學生快樂成長的加油站
朋輩心理輔導是同齡人之間的心理互助過程,但濰坊醫學院的老師們認為,這並不妨礙老師們也以朋輩的心態和姿勢與大學生們進行交流,“讓我蹲下來,陪你做一隻蘑菇”也是心理老師們的共識。
但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首先,作為心理輔導的老師要具備愛的能力,熱愛任教的學科,熱愛每一名學生,正如羅曼·羅蘭所説“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同時要擁有精湛的業務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學系的宋玉萍教授與其他老師一樣,除了在課堂上教授心理專業知識,課下、假期、晚上也經常有學生來傾訴心理問題。就在上周,有一位心理學系的畢業生,帶了父母從老家跑來,專程找宋老師為他媽媽做心理諮詢。宋老師考慮到他們家遠、費用大、諮詢療程長,還要住酒店,就勸他們回老家找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但第二療程他們又來了。學生説:“老師,我們相信您,我們不怕那些困難。”宋老師動情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心理老師,雖然努力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拯救了心理患者,得到了認可,體現了我們的價值,就很欣慰了。”
學生工作處的副處長于穎榮認為,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缺少關愛和對價值觀的迷惘,而學校構建的“知識宣講、文體活動、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平臺,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人格品質是非常有益的。
“我很喜歡分男女專場分別組織的‘愛情公開課’,它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並懂得如何理智處理戀愛中的衝突和矛盾。”一位女生聽完講座後説。類似的心理健康講座在校園內枚不勝舉。各院係也積極打造心理健康特色活動,如心理主題DV大賽、 歡樂體驗坊遊戲、快樂向前衝心理知識競賽,等等。學校的“心靈關愛”社團已經建立濰坊市育英學校和盲童學校兩個定點服務基地,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盲童進行專項疏導、陪伴、融合,實現了自身成長和服務社會需要的雙向收益。
檢驗學系的一位男生説:“在我們學校,網站和一些微信公眾號等經常推送有關心理健康的文章、視頻,‘身邊的小心理’裏説的幾個小故事既生動有趣,又富含哲理,讓人深受啟發。”
菁菁校園,如何讓每顆年輕的心都擁有明媚的藍天?俯下身子,讓我傾聽你的心聲;攜手相伴,為你擦拭蒙塵的笑靨,這是濰坊醫學院的老師和朋輩心理輔導成員們正在努力的目標,為學生心靈護航,他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