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發佈33個學科研究進展 學科論文數目第一

2016-05-05 14:54:47 來源:人民網 作者:潘希 責任編輯:張靖浛 字號:T|T
摘要】根據報告,我國學科建設投入總體保持增長態勢。同時,中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快速增長,引起國際科技界廣泛關注。論文數目總體名列世界第二,有的學科達到世界第一。

  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在科技競爭中更為關鍵

  “近兩年,我國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性的科研成果,各學科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國家科研投入不斷增長。”在今天召開的2016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佈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發佈了2014~2015年度學科進展研究成果。會議由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主持。

  中國科協在2014年組織33個全國學會,分別就化學、空間科學等33個學科的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研究,形成了《2014~2015學科發展研究報告》,共計1000余萬字。

  根據報告,我國學科建設投入總體保持增長態勢。2014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增加,總經費達13015.6億元,佔全國GDP的2.09%。同時,中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快速增長,引起國際科技界廣泛關注。論文數目總體名列世界第二,有的學科達到世界第一。

  “基礎研究呈現多重發展趨勢,基礎研究成果轉化週期縮短,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李靜海表示,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轉換更加迅速,並逐步形成統一的科學技術體系。

  “在科學技術的競爭中,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更為關鍵,競爭更加激烈,影響也更加深遠。”李靜海説。同時,我國的應用研究穩步發展,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得到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應用轉化速度不斷加快。

  但李靜海也指出,我國學科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基礎學科受重視程度不夠、公眾理解科學程度不夠、科技成果轉化難、學科劃分存在一定局限性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學科的創新發展。

  其中,“目前對基礎研究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形成良好的適合基礎研究發展的環境和文化。科研工作評價系統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原創性、戰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獲得應有的認可。”李靜海説。

  針對這些問題,李靜海提出5個方面的政策建議:一是改革評價體系,加強基礎學科建設;二是優化學科佈局,促進學科交叉;三是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融合;四是協調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五是增強原始創新意識,營造原始創新文化。

  據了解,中國科協自2006年起建立學術建設發佈制度,先後組織110個全國學會,開展了220次學科發展研究,編輯出版系列學科發展報告220卷。有600余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約2萬名專家學者參與學科發展研討,8000余位專家執筆撰寫學科發展報告。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