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看病難看病貴、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是民生領域多年難啃的“硬骨頭”。“今年將推動民生建設落到實處。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建設一批民生項目,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解決一批民生難題,努力讓每位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政府工作報告》的承諾擲地有聲。
公交優先是我市堅持的發展方向。《報告》對今年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描繪,令河東代表團代表、臨沂萬隆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際現備感振奮。他表示,公交運營部門下一步應加快城市交通換乘樞紐建設,實現不同交通方式間的零距離換乘和無縫銜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
努力行進在路上的,還有醫療改革。農工黨臨沂市委副主委、臨沂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楊臨洪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小兒外科門診,平均每天接待患兒40余人次,多數病症都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治療。《報告》提出,新增城區醫療衛生機構10處,完成鄉鎮中心衛生院項目建設,新建村衛生室50個,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以上。楊臨洪期待通過改革更好地引導患者分層就醫、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降低患者看病成本。
今年,我市把解決學校“大班額”問題列為十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報告》也對解決“大班額”問題進行了闡述:新建、改擴建城鎮學校68所,消化40%左右的“大班額”。“由於每個縣區教育佈局發展不平衡,學校的教育水準存在差距,家長都擠破頭把孩子送進名校。”蒙陰代表團代表、蒙陰縣第一實驗小學教導主任秦艷説,解決“大班額”,更重要的是努力縮小城鄉間、區域間、學校間的差距,千方百計辦好每一所學校,讓學生在辦學條件水準相當的本地學校接受教育。新聞出版界委員、臨沂日報報業集團群工部副主任葛希玲同樣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教育。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的她呼籲,政府要把農村小學食堂作為民生大事來抓,優先為生源較多、服務面積大、山區丘陵地帶的小學建設食堂,逐步實現農村小學標準化食堂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