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何時告別“掰”“猜”“減”

2016-09-20 10:00:2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年來,兒童用藥安全問題凸顯。姚宏文介紹,由於兒童新陳代謝旺盛,調節能力差,對藥物的敏感性高於成人,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高。中藥藥理學專家李連達院士認為,兒童的用藥安全問題,需要中西醫以及其他基礎學科,如化學、物理等多學科合作,共同解決。

  圖片來源:網路

  近年來,兒童用藥安全問題凸顯。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陷入無聲世界,約7000例兒童死亡,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兒童難以計數。這些數字的背後,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也給家庭帶來諸多不幸,給社會造成沉重負擔。日前,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教中心主辦的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專家在會上指出,由於兒童專用藥匱乏,多數家長給孩子服藥只能靠“掰”“猜”“減”。專家呼籲,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藥。

  超八成兒童用藥存隱患

  據了解,兒童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各種器官、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部分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常常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嚴重者致殘甚至死亡。中國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指出,近年來,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兒童藥物中毒現象也呈上升趨勢。

  姚宏文介紹,由於兒童新陳代謝旺盛,調節能力差,對藥物的敏感性高於成人,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高。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日前發佈的《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兒童服藥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兩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同時,《2015年兒童用藥安全報告》顯示,在兒童群體中,藥物中毒佔所有中毒就診兒童的比例,從2012年的53%上升至2014年的73%,1歲至4歲兒童中毒佔比最大,約佔0歲至14歲兒童藥物中毒的64%。

  調查還發現,84.9%的兒童用藥存在安全隱患,多數家長安全用藥意識匱乏,不合理用藥甚至錯誤用藥頻現。例如很多家長自行加減藥物劑量,有所好轉後自行停藥,還有些人在給孩子吃藥時,將藥摻在牛奶、果汁中。

  我國兒童專屬藥品不足2%

  如今,市場上兒童專用衣物、食品、日用品等琳瑯滿目,但兒童專用藥品卻非常匱乏,這種狀況令人擔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步泳説,藥品在成人的安全性、有效性確定之後,才能用於兒童。但現實情況卻是,多數藥品缺少兒童臨床試驗數據,兒童給藥劑量多依據成人劑量,再通過體重換算、體表面積換算、年齡換算等方法來確定。

  張步泳強調,兒童並非成人的“微縮版”,具有其本身的生理特點。未經過兒童臨床試驗,將成人用藥無論按體重、體表面積還是年齡換算給兒童服用,均存在一定風險。但《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兒童專屬藥品不足2%。

  “雖然兒童用藥市場潛力巨大,但國內專門生産兒童藥的企業卻寥寥無幾。”據張步泳介紹,全國工商聯藥業商會的調查顯示,全國6000多家藥廠中,專門生産兒童用藥的僅10余家,有兒童藥品生産部門的企業也僅30多家。而且,在兒童用藥醫療市場中,90%以上的份額均被外資企業佔領。張步泳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兒童用藥生産表現為小批量、多批次,工藝相對複雜,生産成本較高、新藥研發週期較長,並且兒童藥品銷售存在季節性強、利潤低等特點,同時在研發、轉讓、生産、使用、銷售等環節缺少政策支援,這些都削弱了藥企生産兒童用藥的積極性。

  破局需動員社會各方力量

  “兒童的健康成長,事關每個家庭的和諧幸福及民族健康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國家衛生計生委藥政司副司長張峰表示,兒童安全用藥問題的破局,需要動員社會各方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包括政府機關、社會組織、企業、醫院、媒體等,同時還應開展大眾性的關於兒童科學用藥知識傳播和教育。藥政司也將加大協調推進的力度,細化政策措施,從而推進形成兒童用藥供應保障工作的新機制。

  中藥藥理學專家李連達院士認為,兒童的用藥安全問題,需要中西醫以及其他基礎學科,如化學、物理等多學科合作,共同解決。此外,李連達強調,很多人認為中藥相對安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毒性也更弱,其實,只要是不合理用藥,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不安全,都可以引發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合理用藥才是重中之重。(記者 田雅婷)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