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質監局公開的消息顯示,該局在委託貴州省産品品質監督檢驗院對游泳圈開展品質監測過程中發現:消費者總是將游泳圈的功能等同於救生圈,這是一個誤區。
游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我國國家標準《玩具安全》中,將游泳圈界定為水上玩具,同時行業標準《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規定:産品應在顯著位置上印有安全標記。標記內容為:“注意:非救生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
貴州品質監督檢驗院的檢測人員對從市場和電商渠道抽取的20款游泳圈進行了標識的逐一比對,發現只有5款游泳圈的標識符合標準要求。
65%游泳圈材料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是游泳圈重要安全隱患
檢測人員對游泳圈的安全性和有毒有害物質的釋放是否達標進行檢測時發現,這兩個項目對應的軟聚氯乙烯薄膜厚度和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含量這兩個指標都不容樂觀。
貴州省産品品質監督檢驗院檢測人員告訴記者,在檢測時發現,兒童游泳圈厚度最薄的只有0.17毫米,相對於標準要求的0.25毫米差了30%左右。檢測人員對20個批次泳圈進行了檢測,泳圈的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達到13個批次,不符合率達到65%。
隨後,檢測人員計算出了各個樣品的塑化劑含量。發現20個樣品裏有13個樣品中六種塑化劑含量總和超過標準值規定。這13個樣品中,有7個樣品超過標準值百倍以上,超標最高值為標準值的377倍。
游泳圈塑化劑超標危害大
據了解,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進入生物體後會形成假性荷爾蒙,傳送假性化學訊號,並影響本身體內荷爾蒙含量,進而干擾身體內分泌的原本機制。
專家告訴記者,之前曝光的塑化劑問題都是往食品中添加塑化劑,因此人們對於皮膚接觸類塑膠製品塑化劑超標的問題並不關注,但事實上,塑化劑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帶來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
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專家伍學焱介紹説,這些類固醇的激素有脂溶性的特點,很容易被皮下脂肪吸收。在夏天人接觸的面積比較大,實際上跟吃進去效果一樣,只不過是改變了一種吸收途徑。
成本因素是游泳圈品質問題主因
2014年國家標準委制定了《玩具安全》國家標準,這個強制性標準按照歐盟現行規定,對兒童玩具的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提出了嚴格的限量要求。可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標準對兒童游泳圈生産的約束作用卻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全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艷芬介紹:“國家標準裏限制的六種增塑劑價格相對於新增塑劑要便宜很多,包括按新增塑劑在加工産品過程中可能涉及到一些企業工藝參數也要作調整,工業裝備也要作一定的調整,成本肯定會提升的。”
目前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對於人體健康的危害已經取得共識,並且相關的國標規定了使用限量,生産廠家就應當嚴格遵照執行,而不應該用成本推升的理由消極執行相關標準。針對這一現狀,相關執法部門也在積極行動,推進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在生産工藝中的退出。
貴州省質監局副局長孟宇光:我們會做進一步研究和分析,調查是生産工藝方面的問題,還是生産控制當中産生的問題。然後根據這些問題再向有關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議,進一步完善有關的産品管控的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