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春天很多病發在頭上

2016-04-08 13:04:36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人們特別容易在春天出現皮膚過敏、頭暈、頭痛等一系列頭面部疾病。

  古語雲:“春氣者,諸病在頭”。意思是人們特別容易在春天出現皮膚過敏、頭暈、頭痛等一系列頭面部疾病,如南方常見的桃花癬,不明原因的頭部眩暈,以及突發頭痛等。

  南京市中醫院金陵名醫館主任中醫師張鍾愛介紹,春天屬木,與人的肝相對應。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調節全身的氣血運作。春季是肝氣向外舒展的季節,如果肝氣鬱結,無法向外舒發,就像悶壺一樣始終在火上燒著,人體氣血運作便會出現紊亂,進而誘發高血壓、頭暈、頭痛等疾病。如果血壓反覆升高,還會有中風的危險。

  桃花癬。桃花癬具有典型的季節特徵。之所以叫桃花癬,是因為這個病在每年的三四月份高發,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故被民間稱為“桃花癬”。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石紅喬主任介紹,桃花癬是春季皮炎、單純糠疹、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一類皮膚病的總稱,因皮膚紅斑呈粉紅色,像朵朵桃花,看上去容易誤認為皮膚癬病,但實際上卻是皮膚的過敏性表現。

  風為陽邪,易襲陽位,而頭面部為諸陽聚匯之所。中醫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因此解決頭面部的皮膚問題要採取以內養外的方法:內服以養血活血、疏散風邪為主;外用則起到局部護理的作用。代表的內服方劑是古方消風散:荊芥、防風、白芷、羌活、蟬蛻各6克,牛蒡子、蒼術、苦參、知母、石膏、當歸、生地黃、胡麻仁各10克,加清水煮5~10分鐘,或用滾水沖泡代茶飲,每週喝2~3天。同時配合外涂硫磺軟膏,效果更好。

  頭暈頭痛。天氣轉暖,春風拂面,十分怡人,但要小心風邪入侵。風為春季之主氣,《素問·太陰陽明論》記載,“傷于風者,上先受之” 。風邪善動不居,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點,易侵犯人體的上部(如頭面)和肌表,很多疾病初起一般也是體現在上部和體表,如眩暈、震顫、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多屬風引起的病變。

  有些人一到春季就容易出現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等不適症狀,西醫多解釋為血壓升高所致,中醫認為這和春季肝氣升發、風邪侵襲人體有關。對於血壓偏高,尤其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者,南京市中醫院腦病科主任中醫師王敬卿建議多喝菊花茶,注意飲食清淡,戒煙限酒,少吃助長肝陽亢盛的酸性食品,多吃補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水果、乾果等,以防肝氣過旺。

  總之,要防範這些春季易發病,應該平順春氣,從飲食、運動、起居、衣著等各個方面進行養生保健。

  1.順應自然,合理飲食:春宜少酸增甘,可養脾氣,防肝氣過旺。因此春季飲食調養可選大棗、花生、豆漿等甘溫之品,忌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

  2.穴位按摩,控制血壓:針對血壓升高引起的春季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等症,在家自行穴位按摩,可達到條暢肝陽、緩解症狀的作用。

  推薦幾個穴位,如涌泉穴(前腳掌中間凹陷處)、內關穴(腕橫紋直向上三橫指處)、三陰交(足內踝尖直向上四橫指處)、風池穴(頸後大筋的外側凹陷處)、足三里(外膝眼直向下四橫指處),每個穴位每次按揉2~3分鐘,以感到酸麻脹痛為度,早晚各一次。

  3.郊遊踏青,適當鍛鍊: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宜的鍛鍊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風箏、踏青等,可使氣血通暢、鬱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4.調節情緒,舒暢身心:中醫認為“怒則傷肝”,平常要重視精神調攝,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憤然惱怒,有助提高睡眠品質。▲

  (本文由本報特約記者高昂、李珊采寫)

              熱搜資訊